荒丘浅冢草斑斑,事在遗经不可刊。
石椁成来功已竭,后人有法说邢山。
【注释】向魋墓:指汉末的袁宏墓。袁宏(?一265),字季野,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人。曾任荆州刺史。
荒丘浅冢草斑斑:荒废破败的墓冢上长满了杂草。荒丘,荒凉的山丘;浅冢,低矮的坟墓。
事在遗经不可刊:这些史实记载在《后汉书·袁宏传》里,不能删削。刊,删削。
石椁成来功已竭:石头椁(用石头做的棺材)做成了,功劳也用完了。石椁,石棺,用石头做的棺材。
后人有法说邢山:后人根据这些资料编撰《后汉书》,对“邢山”有所论著。邢山,山名,位于邺城北郊。后人,指后代的学者。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于永兴元年(304)冬游历徐州时所作。诗题中的“十二咏”,应是指他当时所游览的徐州十二处景点。而“向魋墓”就是其中之一。据《后汉书·袁宏传》记载:“袁宏字季野,汝南平舆人也。……建安中为荆州刺史。……卒官。……子尚、伟、瑜、胤。”可知,袁宏曾担任过荆州刺史,其墓地在邺城北郊的邢山。《后汉书》中记载了袁宏的一些事迹,如他对荆州百姓的爱护等,但并没有关于“向魋墓”的具体描述。于是诗人便以此为题材,写下了这组诗。从全诗的内容看,这是一首纪游之作。首句写袁宏墓所在的位置和环境,次句写袁宏墓的状况,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袁宏及其政绩的肯定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