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诩
【题解】 宗善:名不详。善:名不详。渔父:指隐居江湖的人,这里指隐者。 【注释】 清溪:清澈的溪流。镜新磨:像镜子一样清澈的新磨过的水,比喻清亮明洁。 自幸:自己感到庆幸。素无官爵累:一向没有官职和爵禄的牵累。 得从:能够跟随。渔父:指隐逸之人。老烟波:指在烟雾缭绕的水面上垂钓。 【译文】 清澈的溪水像刚磨过的镜子般明亮,我在这溪边看见您满头白发。 庆幸自己一向没有官职和爵位的牵挂
【注释】 (1)《移居二首》其一:诗人在青山绿水间流连忘返。他喜欢这里山青水秀的环境,因此决定在这里定居。 (2)《移居二首》其二:诗人在平旷的山野上建了一座小茅屋。但因前一村的人烟过密而不便往来,所以打算再向南面迁居。 译文: (1)我喜爱那山青水秀的风光,便决定在这里安家落户。(“耽”是喜爱的意思;“平远”即平坦、开阔的原野,这里指山间的小道;“寄茅庵”就是住在茅草搭成的庵子里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首先明确注释的内容,然后再结合注释内容分析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过芝塘东虞宅废园”意思是经过芝塘东边的虞家旧宅荒废的园林。 “梨花雪白海棠红,诗酒笙歌岁岁同”意思是看那满树梨花如雪、海棠如火,诗情和酒意与笙声和歌声一年又一年地相伴随。 “不道世移人事改,野花无数领春风”意思是想不到世事沧桑,人事已非
自述衰谢一首 自怜百技一能无,两眼昏花四体枯。 不解御凶兼岁去,此身真是旧桃符。 注释: 1. 百技:指各种技能、手艺。2. 两眼:指眼睛。3. 昏花:指视力模糊不清。4. 四体:这里指四肢。5. 御凶:抵御灾祸。6. 岁去:指岁月流逝。7. 旧桃符:古代习俗,用桃木刻成的人形,用以辟邪驱鬼,象征吉祥。8.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自己一生技艺的感慨。诗人以“百技一能无”表达了自己技艺虽多
【注释】 和金耑居为陈羽伯频写竹韵:与金端一起作诗赞美竹子。 旅馆西风九月寒,修篁摇翠两三竿。——旅馆在西边,天气已经很冷了,只有几根修长的竹子摇曳生姿,好像在抖动翠绿的颜色。 最怜明发归舟里,可得推篷带雨看。——最令人怜惜的是早晨刚刚出发的小船,可以推开船篷,在雨中观看那摇曳的竹影。 赏析: 这首七绝是一首咏物言志的佳作。全诗以写景抒情为主,借景抒怀,托物言志,寄寓着作者对友人归途的祝福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包括诗歌中所写的景物的特点,作者的情感倾向,以及诗句所用的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等)。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对每一句进行赏析。 【答案】 译文: 曲径萦回随溪转,肩舆咿呀傍柳行。 忽然听到竹林茅屋下,传来朗朗读书声。 注释:①任溪道:任指任安。唐代任安曾任监察御史,后为太常博士。任安为人正直不阿谀奉迎
【注释】 任溪道:任其自然流淌的溪水。玉山:指庐山。南望玉山三十里:指在江行途中看到鄱阳湖边那连绵不断的庐山,远望就像一片碧玉一般。从容:闲适、悠然自得的样子。时坐复时行:时而驻足休息,时而驱车前行。不独少宽舆从力:不仅减轻了旅途劳顿。观花:观赏桃花。兼得听啼莺:同时还能听见黄莺的叫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江南游历时的即兴之作。首句写自己站在江畔遥望远方的庐山,想象中的庐山就在眼前
【注释】 乙丑年冬天大雪,县宰以雪作戏,所以赋诗。 腊雪连朝冷气严,喜闻宜麦更宜蚕。 老夫正为苍生幸,冻死穷庐分亦甘。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被贬后写的,表达了对农民的关怀和同情。 首句“腊雪连朝冷气严”,描绘了腊月里连续不断的大雪,天气寒冷的景象,突出了冬日的严寒天气。 第二句“喜闻宜麦更宜蚕”,表示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因为宜麦有利于农田耕作,宜蚕有利于丝绸生产
翼然亭子面江开,亭下危矶锁碧苔。 日日老翁来此钓,见潮西去见潮回。 【注释】 翼然:高峻的样子。 矶:小石山或礁石。 “见潮”句:见潮水涨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的七绝。全诗三句话,每句七个字,结构匀称,音韵和谐。前两句写亭子面江而建,亭下有岩石,江中有绿苔。后两句写老翁每日都来此地钓鱼,看潮涨潮退,日复一日。全诗语言平实,意象清晰,给人以清新、宁静之感
注释:我天生喜好闲淡,不喜欢趋炎附势;我一任旁人嘲笑我是乡下人。我自负疏狂,怀抱着奇特的气节,平生不欲受人恩情。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名利看得很轻,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诗作。首联“性耽闲澹拙趋奔”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热爱与追求。颔联“一任旁人笑我村”则是诗人对世俗眼光的不屑回应。颈联“自负疏狂抱奇气”则表现了诗人的自信和独特性格。尾联“平生不欲受人恩”表明了诗人的人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