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婉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所作的一首咏史词,描绘了一位才貌双全的妇女形象。以下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谢家林下高风好,今古怜同调。 谢家林下指的是谢安隐居的东山,这里用来形容女子才貌出众。高风好意味着品德高尚,令人钦佩。今古怜同调表示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人们都会因为同样的品质而对她感到赞赏。 披图莫漫著闲评,既就签题已见、性聪明。 披图莫漫著闲评意味着不要随意评论她的画像
【解析】 此为《如梦令·戏题团扇六首》的第一首,词中“素练裁成团扇”“试向掌中擎”等语,皆写女子持扇之状。 其一: 素练裁成团扇,新样十分圆满。试向掌中擎,明月全身都现。 注释:用洁白的丝绸裁剪成圆团形的扇子,扇面很新颖,非常平整。试着把扇子捧在手心上旋转,那圆月的影子便全部映现在手上。 赏析:这是一首咏扇的小令,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明月喻女子,将女子比作天上的嫦娥
诗句释义: 1. 漫同北地燕子比。吟箧频年寄。 - 漫同: 随意,不加选择。 - 北地燕子: 这里指的是北方的燕子,暗指诗人的伴侣。 - 吟箧: 指书信和诗歌,用来寄送相思。 - 频年: 连续多年的时间。 2. 千般旖旎万般娇。真个芙蓉如面、柳如腰。 - 千般旖旎: 形容景色或事物美好而多姿多彩。 - 万般娇: 形容女性非常娇美,娇媚动人。 - 芙蓉: 荷花,常用来代表美丽女子。 - 柳如腰
【注释】 双美:指两位美人。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春水”、“一斛珠》、《玉连环》等。双调,六十六字,上下片各五仄韵、两平韵。前片四句,后片六句。 又题:此诗又作“双美”一词。 放棹:指乘着船儿放浪江湖。棹,船桨。 痴:迷恋。 寻:寻觅、追寻。 吟怀渺:指心情烦闷,找不到寄托之处。 消停:停留、歇宿。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爱情悲剧的抒情作品。上阕写一对男女在月夜下,共赏荷花,互吐衷情的场面
【注释】 1.钩月:月亮像钩子一样挂在空中。 2.栖禽宿:栖息在树上的鸟。 3.昏黄:天色昏暗,又暗又黄。 【赏析】 《菩萨蛮·钩月将沉,窗灯未灺,仿回文体填此,以遣旅况》,是宋代词人张孝祥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景,下片写情,通过写景抒情表现了词人的孤独感、寂寞感和乡愁。 首句“钩月”二字,即勾勒出一幅月色如钩的幽静图景,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轮明月高悬中空,清辉洒落,把夜空照得一片澄明
【注释】: 手弄生绡团扇:用手抚摸着生绡做的团扇。团扇:古代妇女用的圆形扇子,常作为头饰,也作为扇子使用。 风动藕花乡遍:一阵风把荷花吹遍了。 病后减容光:生病后面容消瘦,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羞说芙蓉娇面:不敢说出像荷花一样的娇嫩的容颜。芙蓉:荷花。 斜掩:轻轻地盖住。 【赏析】: 《如梦令·戏题团扇六首》,北宋词人秦观的作品。这是一组咏物词中的六首之一,借咏团扇以寄慨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词,通过咏团扇以抒发作者对班姬的爱慕之情。“不是”二句为第一层,写团扇的形貌。“却是”三句为第二、三层,写团扇与班姬的关系。最后两句写题诗的过程,表达出对班姬的喜爱与倾慕之情。 【答案】 译文: 我手中的这把团扇,并不是像班姬那样的美人,也并非她那娇柔艳丽之容。但那却是一位美丽女子用彩笔为她亲手剪裁,在扇面上绘出了层层雪白,如同广寒宫中的嫦娥一般。 赏析:
【诗句释义】 披图一笑,试从头认取,画中佳丽。滴粉搓酥娇品格,更着堆云双髻。宜喜宜嗔,十三十四,正是芳年纪。可怜时候,耐人多少寻味。 底事不绣鸳鸯,不调鹦鹉,不把鹍弦理。象管鸾箫都不按,只抱狸奴闲戏。睛点寒金,体团温玉,爪扑香怀里。翻残棋局,唐宫旧事犹记。 【译文】 翻开图卷,微微一笑,试着从头辨认画中的人物。画中的美女,娇艳如脂粉般洁白,又像搓酥一般柔美,还梳着高高的云鬟(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
译文: 琴横在凡玉上,思念归去之操,□出离鹄。变徽声中,弹断幺弦,长康妙笔难续。多情只有姮娥影,尚隔著、烟林窥绿。料得它、碧海青天,也惜瘦腰人独。 犹记扬州旧梦,宝窗共写韵。争刻吟烛。尺幅摹愁,此日情怀,凄入庾郎心曲。洞房已绝琅璈响,痛尚列、哀丝豪竹。恐一时、误触泠泠,惊起又披横幅。 赏析: 《疏影·题沈竹斋太守元配阮恭人“横琴坐月图”遗照,即用太守悼亡原韵》是一首词作,由张炎所作
【解析】 本诗为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一折。此折写莺莺赴京途中与张生离别时,莺莺所感之情,以及她内心的矛盾、挣扎和痛苦。全曲用典贴切,抒情曲折,语言优美,富有音乐美,是古典文学中著名的抒情名篇。 “壶中天花气”:意指瓶中之花气。 “春愁未醒,忽春风吹送,春情如水。”:春日的忧愁未消,忽然春风送来了春天的气息,就像流水一般绵绵不断。 “春浅春深春不觉,暗袭春人衣袂。”“春思朦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