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钩如傍栖禽宿。宿禽栖傍如钩月。门掩又黄昏。昏黄又掩门。
碧纱窗影叠。叠影窗纱碧。扶梦旅灯孤。孤灯旅梦扶。
【注释】
1.钩月:月亮像钩子一样挂在空中。
2.栖禽宿:栖息在树上的鸟。
3.昏黄:天色昏暗,又暗又黄。
【赏析】
《菩萨蛮·钩月将沉,窗灯未灺,仿回文体填此,以遣旅况》,是宋代词人张孝祥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景,下片写情,通过写景抒情表现了词人的孤独感、寂寞感和乡愁。
首句“钩月”二字,即勾勒出一幅月色如钩的幽静图景,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轮明月高悬中空,清辉洒落,把夜空照得一片澄明。“傍”字用得十分巧妙,它不仅写出了月亮的形态,更写出了月光的柔和和明亮,使人感受到一种温馨的情调。
二句“宿禽栖傍如钩月”,承前启后,自然流畅,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夜景图:夜幕降临之后,一只栖息在树上的飞禽也停歇下来,静静地栖息在如钩般的明月旁边。这一细节描写为全词奠定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基调。
第三句“门掩又黄昏”,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气氛,使整个画面更加具有诗意。这里的“门掩”既指实了门被关紧,也暗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而“黄昏”则点明了时间,使整个场景显得更加凄凉而深沉。
第四句“昏黄又掩门”,则是对前三句的总结与升华。这里,“昏黄”一词不仅写出了光线的暗淡,更写出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同时,“掩门”一词还暗示了作者此时的孤独与无奈。
第五六两句“碧纱窗影叠,叠影窗纱碧”,则是对前面所描绘的景色进行进一步的描绘与渲染。这里的“碧纱窗影”既形容了窗户的颜色和质地,也暗示了夜晚的寂静与冷清;而“叠影窗纱碧”则进一步突出了窗外景色的变化多端和复杂纷繁,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态的气息。
最后一句“扶梦旅灯孤”,则是对整首词的情感基调进行了升华与概括。这里的“梦”既指实了梦中的情景,也暗示了现实与梦境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而“旅灯孤”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助,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译文】
弯弯的月牙儿挂在天边,如同一只鸟儿在栖息。那栖息的鸟儿也似乎在仰望着月亮,好像月亮也在注视着鸟儿。
夜色已深,门已紧闭,黄昏时分的灯光也已熄灭。那灯光虽然已经熄灭,但仍然照亮着黑暗中的窗户。
窗外的月光透过纱窗投射进来,形成了一层层叠嶂的影子。那些影子又随着窗外月光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使得整个房间都变得五彩斑斓起来。
我独自坐在房间里,手中握着一盏摇曳生辉的油灯。那油灯的光芒虽然微弱,但却照亮了我孤独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