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昴英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梅花的高洁品质和坚韧生命力。诗人用梅花比喻自己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第一句“人似梅花,峭玉立、岁寒风节”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人像梅花一样傲骨嶙峋,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保持自己的节操。这既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性格的自豪,也暗示了他对生活的坚定信念。 第二句“新圃辟、种梅千树,幻成南雪”进一步描绘了梅花的美丽景象。这里“新圃辟”指开辟新的花园
城头月,和广帅马方山韵赠斗南楼道士青霞梁弥仙 功夫作用中宵昼。 点化无中有。 真气长存,童颜不改,底用呵磨皱。 一身二五之精媾。 积得婴儿就。 试问霞翁,三田熟未,还解飞冲否。 注释: 城头月:指月亮高挂在城头,夜晚的景色。 和广帅马方山韵赠斗南楼道士青霞梁弥仙:与广帅马方山(可能是指马方山本人)共同创作诗,以赠给斗南楼道士青霞、梁弥仙等人。 工夫作用中宵昼:意为修行功夫在夜晚也能发挥作用。
【注释】 白云寺:在今江西九江西南。刘朔斋:名不详。 勘破禅家最上关,掀髯朗笑响千山。 海门:指长江入海口的瞿塘峡口。《后汉书·张衡传》载:“瞿塘天作高山,广狭各数十里,有云梦、下曲,群山万壑,雷声出其中,惊浪涌起,乘风直至江津。”冰轮:即明月,古人称明月为冰轮。玉节:古乐器的一种。相传黄帝时伶伦造十二律以定音,伶伦所制之律,与十二月相应,故称律为“玉律”。 独上层巅风浩荡,归沿小涧石孱颜。
【注释】张天师:道教中指得道成仙的道士,这里泛指道教中的高士。 三十五代:即张天师第35代传人。 冷面皎霜凝:形容其面容清白如霜,冷峻如雪。 电光双目峥:形容其目光如电光般明亮锐利。 生来元自别:天生就与众不同,有特殊天赋。 不但父书灵:不仅继承父亲的神学才能,还另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或技能。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某位道教高士的诗。诗人以“冷面”、“皎霜”、“电光”等词语来形容这位高士的外貌
自赞 竮山(máo)癯(qú),搭(zhān)飒(sà)野服。 煮茗(míng)松根,煨芋(wēi)岩曲。 且农且渔,非仙非俗。 淇(qí)傍何有,秋鹤霜竹。 山名;癯,瘦瘠;搭,穿;野服,指野服之衣;煮茗,烹茶;煨芋,用火煨着吃芋艿;且农且渔,既从事农耕又从事捕鱼;淇,地名;淇傍,淇水之滨;秋鹤,秋天的鹤;霜竹,白色的竹子。赏析:这首七绝是写自己隐居生活的田园诗。诗人以“自赞”起句
【解析】 “重著”的意思是再做,“夹罗”是指用丝棉做成的夹衣。“拜祝”的意思是向神灵祈求。“龙涎”指龙脑香,是一种珍贵的香料。“更筹”指的是古时候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即更漏。小玉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爱妃,本诗中她因思念皇帝而入梦,却因为太困而无法唤醒。“丽谯”指的是古代宫城上的高楼。诗人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绘,表达了对爱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答案】 示例: 译文:再次穿着夹衣感到有点冷
【注释】 沁园春·监司元宵招饮不赴:这是一首七言诗,作者在描写自己过节时心情的轻松愉快。 1. 才到中年,节物浑闲,赏心顿轻——我才刚到中年,节日里没有什么事情要忙,心情顿时轻松了许多。 2. 据随分东风,瓶簪柳雪,应时灯夜,棚缀莲星。自一家春,也三杯酒——根据自己对春天的理解,我随意地欣赏着东风,看着柳树被霜打得白了头发(柳絮),观赏着灯火通明的夜晚,点缀着像星星一样的花灯
【注释】 云山叠叠:形容山峰连绵不断。 双眸短:指目光短浅。 峡山拾遗词:刘朔斋寄来的词。峡山,地名,在今四川奉节县东。 共襟期:共同的志趣和愿望。 吟风饮月时:即赏景时。 碧溪穿翠峡:碧溪水流经翠绿的峡谷。 蓬萧飒:形容风吹树叶声。 安得翅飞来:怎么能够有翅膀飞来?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写给刘朔斋的,写他们同游三峡时的情景。上片写送别,下片写相会。 “云山叠叠双眸短”,起首两句
【注释】小鹢(yì):一种水鸟,这里指小船。池心月:指月亮从池塘中心升出。长虹:彩虹,比喻美好的事物。主人情重客留连:主人对客人的深情厚意使客人留连忘返。乘风:乘船。殿:通“奠”,祭祀。霜竹:即秋菊,秋天开放的竹子。镜荷:荷花的别名。倒金船:泛指饮宴。朔饮:指初冬或冬季的宴会。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宴会的词。上片写景,写宴会的豪华和美丽;下片写人,表现主人的热情。全词语言优美,感情丰富,意境优美
浣溪沙 笋玉纤纤拍扇纨,戏拈荷叶起文鸳。水亭初试小龙团。拜月深深频祝愿,花枝低压髻云偏。倩人解梦语喧喧。 注释:纤细的竹节般的手指轻拍着洁白如玉的扇子,嬉戏地挑起一片荷叶,仿佛是文鸳在翩翩起舞。刚刚在水亭中试饮了龙井茶,感受着那清新甘甜的味道。深藏在拜月时深深的祈祷和祝福之中,将心愿寄托于花朵之上,花朵娇嫩的枝条低垂着头,如同云朵般压弯了发髻。梦中有人与我交谈,声音嘈杂喧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