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昴英
诗句解释与译文: - “瑶池高会,见云香凤背,风柔鹤膝。”:在瑶池的盛宴中,看到云彩飘动像凤凰般优美,微风温柔如同仙鹤的翅膀,形容宴会上的优雅和祥和。 - “天遣月卿来拜舞,新拜玺书增秩。”:天降月卿来参加舞蹈,新的诏书增加他的官职,暗示着一种荣幸和提升。 - “有母能贤,生儿如此,总是前身佛。”:有一个母亲如此贤良,她的孩子也这样优秀,这似乎暗示了某种宿命或前世的因果。 - “孙曾戏彩
【注释】 宝祐丁巳闰四月,偕十友避暑白云寺:即公元1253年夏初,作者与十个朋友一同到白云寺避暑。 麦秋时候,薄阴罩炎日,山行乘兴:指在麦熟的季节里,天气炎热,但有轻阴笼罩太阳,又乘兴登山。 筇屐追随多胜侣,青佩黄冠方领:意思是说杖头竹笠和鞋子都随自己而去,头戴青色的帽子,身穿黄色的道袍。 坐石谈玄,听泉濯暑,直上千山顶:意思是坐在岩石上谈论道教的玄妙道理,听泉水洗涤暑气,一直登上山顶。
诗句解析: 1. 巨石卷阿驾半天:“巨石”可能指的是西樵山的某块巨石,“卷阿”是古代一种建筑手法,即用石头卷起来作为支撑。这一句描述的是西樵山的地形特点,即山峰高耸,如同巨石一样,屹立在天空中。"驾半天"则形象地描绘了这些山峰的高耸入云,仿佛直接连接到了天空。 2. 樵山风景岂虚传:“樵山”可能是对西樵山的一种别称或者是作者对这个地方的称呼。“风景岂虚传”意味着西樵山的美景不仅仅是传说
【注释】 夜梦渔父求诗觉能记其全书赠梁弥仙:梦中梦见了一个渔夫,他向我索取了一首诗的草稿;我醒来后能够记住他的全部诗作,于是就把它送给了我的朋友梁弥仙。酒湖无尽春无限:在酒湖(指西湖)上泛舟,春天的景象无边无际,像无尽的水一样。一叶江湖万里天:一只小船在宽阔的江面上行驶,就像在万里的天地间航行。明月满篷风荻响:明亮的月光洒满船篷,微风吹动荻草发出沙沙的声音。醉眠正在白鸥边:我喝醉了
译文: 文殊师利菩萨,你为何在丈室(即佛堂)中住不得。 你到众香国里去熏染佛法,却变成了一个教唆别人行恶的人。 你无端诈病,却成了哑巴。 这是因为从前你多行善事,口才好,所以现在被人们唾弃。 注释: 1. 丈室著不得文殊:丈室指的是佛堂,文殊是佛教中的一位菩萨,他住在丈室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文殊菩萨在你的佛堂里住不住得下去。 2. 薰教臭:薰,指熏染;教,教导;臭,这里是贬义词,指邪恶
注释: 作佛何曾要裹缠,顶门尚欠世间钱。 这是一首讽刺诗,作者用反讽的手法,揭露了当时社会僧人为了谋取私利而不惜出卖佛法、败坏佛门道德的丑恶行径。 作佛何曾要裹缠,顶门尚欠世间钱。 “作佛”就是出家为僧,“裹缠”是束缚的意思,这里指世俗的名利。作者说,出家为僧,本应心无杂念,但现实中许多僧人却为了钱财,出卖灵魂,败坏佛门道德。 舍身者与舍佛者,选佛场中化有缘。
注释: 众建莲社堂求疏语——众人聚集在莲花庵中,想要听到佛陀的教诲。 远公鼻孔著莲香,引得喃喃鬨几场——慧远大师的鼻孔散发出莲花的香气,引来了许多人前来膜拜和听经。 供佛建庵人更错,参机元不在西方——供奉佛像的人更加错乱,修行的人却并不在西方极乐世界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热闹非凡的佛教场景。首句“众建莲社堂求疏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在莲花庵中虔诚地向佛陀请教教诲的场景
【注释】 碧霄:天空。白云:指云。上山腰:登上山坡。瘦藤:细长柔弱的藤蔓。支我:支撑着。烟横远树醉眸豁:烟雾弥漫,远处的树木仿佛沉醉在酒中。竹引清泉尘虑浇:竹子引来清泉洗涤思绪。酒滴松根和露饮:把酒滴到松树的根部,与露水一同饮用。茶烹石鼎抱茅烧:用石头鼎烧茶,抱着茅草取暖。柴扉:柴门,指简陋的家。晚樵:傍晚时的樵夫。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诗。作者借写景抒发自己不为名利所羁绊的闲适心情。
【注释】 阳轩:即“仙宫”,指仙境。 看尽西园十里梅,黄昏寒月趁人回:看到尽了花园中十里梅花,天已黄昏,冷月也随着人回家了。 要圆一段清游事,更访仙宫索茗杯:要圆满这一段美好的游玩故事,还要到神仙住的地方去讨杯茶喝。 “索”通“求”。 【赏析】 《采阳轩》诗作于诗人隐居后归隐前。诗中描绘了作者在隐居地欣赏梅花、赏月,并寻访仙人的全过程。首句写景。“看尽西园十里梅”
诗句释义: 1. 古成之仙箕: "古成之仙箕"可能指某种特定的古代文化符号或物品,但在这里没有明确的解释。它可能是对某个历史事件的隐喻或是特定名词的误写。由于没有上下文信息,难以给出准确的解读。 2. 翁来灵笔舞龙蛇: 描述一个老者使用神奇的笔在纸上绘制,龙蛇飞舞的场景。这里“翁”可能指的是书写或绘画的人,而“灵笔”则形容其笔下生花的能力。 3. 翁去瑶坛锁暮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