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石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全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1. 战叶初收两点稀:这里的“战叶”指的是秋天的落叶,而“两点稀”则形容叶子的数量不多,稀疏的样子。这一句描绘了秋天树叶飘落的景象,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冬天的到来,因为冬天是落叶的季节。 2. 入帘花影碎晴晖:当风吹过窗帘时
注释:子美,指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蜀锦坊,指的是成都的锦官城,是古代织锦的地方。满口说文章,形容这里的人都擅长写诗作文。卿云已后成机杼,比喻杜甫的文章像织布机一样,为社会所需要。不是无才赋海棠,表示杜甫并非没有才华,只是被当时的政治环境所限制。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赞美杜甫的诗。诗中首先描述了杜甫来到成都后,人们纷纷称赞他的文采,然后以织布机喻其文才,接着指出他的诗歌并非无用,而是被当时的政局所限制
以下是对这首《扇子诗》的逐句释义: 1. 白团扇子合欢裁:白团扇,形状圆如团的扇子,通常由丝绸或竹片制成。合欢,一种植物,其果实可以用来制作扇子。裁,裁剪。 2. 出水菱花镜面开:水菱花,一种水生植物,其花形似菱角,故称。镜面,形容水面像镜子一样平滑明亮。 3. 好是缑山明月夜:缑山,古代传说中的仙山之一,常被用来象征超凡脱俗的境界。明月夜,意味着夜晚明亮的月光。 4. 大家骑凤上天来:大家
【注释】: 神农:炎帝名,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医王:指医术高超,能治愈百病的人。七十毒:指各种毒药。金粟如来:指佛教中的佛陀、菩萨等形象。四五百病:指佛教中的各种烦恼。混沌书:指佛经。学清净:指学习佛道。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写佛家修行者在修炼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诗人通过比喻,将修行过程与神农、如来、药草、食物等联系在一起,生动地描绘了修行者在修习佛法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诗句解析与翻译 【首句】 - 君子军中万户侯: 此句描述了一位君子在军队中的地位,即成为了将军,并且拥有大量的封地和财富。"君子"通常指有道德、有才能的人,而"军中"则暗示其地位来源于军事功绩或政治背景。"万户侯"则是一个夸张的表达,意味着这位将军拥有大量的土地和人民,象征着高位和权力。 - 文章经史总兼收: 这句表达了这位将军不仅精通武艺("文章经史"中的"经史"指代经典书籍),
【注释】 夜凉红藕六铢衣:用“六铢”指代轻细柔软。 露滴银床树影稀:露珠打湿了银质的床,使树上的树影显得更加稀疏。 醉把玉箫风鬓乱:喝醉后拿着玉箫吹奏,使得头发凌乱。 乘鸾初自月归来:骑着仙鹤回到月亮旁边。 【赏析】 此诗描写诗人在秋夜饮酒赏月的情景。全诗写景清新淡雅,语言简练含蓄,富有情韵。首句“夜凉红藕六铢衣”,描绘了一个清幽而宁静的夜晚。诗人手持一把扇子,穿着轻如蝉翼的红藕色衣裳
【注释】众:众多,多。 香:指檀香味。 小儿:这里指小孩、童子。 造化:佛教用语,指佛菩萨的教化和力量。 嗔(chēn):生气。 降魔手:即“降伏魔王之手”,佛家语,指佛祖释迦牟尼降伏魔王阿修罗等的战斗本领。 白塔:指佛教寺庙中的佛塔,也泛指佛塔。 黑鬼:这里指黑人或黑人奴隶。 元来:原来。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扇子上的图画,赞美佛祖释迦牟尼降伏魔王阿修罗的战斗本领
诗句解释: 1. 春来谁不看花忙,裓上仙风散佛香。 - 春来: 春天到来之时,意味着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 谁不看花忙: 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的时节,没有人不关注那些美丽的花朵,它们忙碌地绽放着。 - 裓上仙风散佛香: 这里用“裓”指的是衣服,而“仙风”则形容这件衣服上飘逸出的花香如同神仙般清新宜人。 2. 人面何如花面好,赠君一点下禅床。 - 人面何如花面好:
首先给出诗句: 1. 无心已作不鸣雁,恃气多惭反走鸡。 2. 大道三杯仙落托,随斋一钵佛菩提。 接下来是译文: 1. 无心已经变成不会鸣叫的雁,自负地飞走了,但感到惭愧。 2. 喝三杯酒就飘飘然好像仙人,吃一顿饭就悟出佛法的真谛。 注释: - 无心已作不鸣雁:“无意”即“无心”,“不鸣雁”指的是没有声音的雁。这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如同一只不会鸣叫的雁,静静地飞翔。 -
诗句: 鼻中出入一毫端,不论春温与夏寒。 译文: 鼻尖呼吸间,无论春寒还是夏热,都不曾改变。 关键词解释: 1. 鼻中:这里指鼻孔,即鼻子。 2. 出入一毫端:意指呼吸之间,鼻息如细微之毛。一毫,极微量,形容极小;端,此处作动词用,即呼吸或进出的意思。 3. 不论春温与夏寒:不区分春天的温暖和夏天的炎热。 4. 十二时间无别法:一年有十二个季节,无论哪个季节,都没有不同的方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