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宗杲
何似生,莫妄想。 直饶透出古今,也是猢狲伎俩。 注释:何,何等、如何。生,这里指修行之人。莫,不要。妄想,虚妄的想法。直饶,即使。透,穿透。出,超出。今,现在。古,过去。也是,也是的。猢狲(húsūn),猢狲猴,猴子的一种。伎俩,诡计。 赏析:这首诗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深刻认识和感慨。诗中用“猢狲伎俩”来形容那些虚妄的想法和行为,意在告诫人们不要被这些表象迷惑
诗句释义 1 今朝九月初五: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五日,这个日子在中国传统中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2. 天色半晴半雨:描述的是天气情况,一半晴朗,一半多云或下雨。 3. 衲僧鼻孔眼睛:这里“衲”指的是僧侣的衣物或头巾,而“鼻孔眼睛”通常指人的面部表情或特征,可能比喻为某种行为或态度。 4. 切忌和泥合土:意味着避免与外界不和谐或冲突,强调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独立。 5. 惺惺直是惺惺
【注释】 偈颂一百六十首:指佛教禅宗中颂佛、颂祖师、颂净土、颂禅定的偈文,共160首。 偈:偈,梵语“偈陀”的简称,意译“颂”,是佛教徒吟诵经文时所用的赞颂诗篇。偈文以韵语为形式,每四句为一个单元,称为“四句”,又分为“偶”(二句)和“颂”(两句),或称为“偈”。 其三十一:序号。此诗为《偈颂一百六十首》中的第三十一首。 正月十四十五:指农历正月十四日和十五日。 双径椎(cū)锣打鼓:两条小路旁
【释义】 在毗蓝园里不曾生,双林树下何曾灭。不生不灭见瞿昙,眼中又是重添屑。 【译文】 在毗蓝园中不曾生,在双林树下也未尝灭。不生不灭是释迦牟尼佛的教义,眼中又生出新的皱纹。 【赏析】 这首偈颂的意思是:在毗蓝园中没有生,在双林树下没有灭,这不就是不生不灭吗?但释迦牟尼佛的教义中,眼有生灭,眼中又生出新皱纹。这是对佛教“色即是空”思想的进一步阐释。 这首诗以“毗蓝园”和“双林树”为意象
【注释】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三十五: 身口意清净,是名佛出世。 身口意不净,是名佛灭度。 译文: 如果一个人身心都洁净,那就叫做佛的降生; 如果一个人身心都不洁净,那就应该说是佛的去世。 赏析: 本篇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一段文字,主要讲述的是佛在世间的两种状态,即佛的诞生和佛的离世。 “身口意清净”指的是一个人的身体、语言、思想都是清洁无瑕的。这是佛教中对一个修行者的最基本的要求
注释: 1. 今朝腊月二十五:今天腊月二十五日。 2. 诸方尽唱云门曲:所有的寺庙都开始唱起云门宗的曲子。 3. 径山随例和一声:径山寺也按惯例和声应和。 4. 莫言楚石不当玉:不要认为楚石(即楚石禅师)不能成为玉器(指禅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用于赞美禅宗的普及和传播。诗中提到“腊月二十五”,这是中国农历中的一个重要日期,通常与祭祀活动相关,但在这首诗中,它象征着佛教的广泛传播
【注】 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十九: 1. 今朝正是四月八,净饭王宫生悉达。 今朝:今天。 四月八:释迦牟尼佛的成道日,佛教徒称这一天为“四月八”。 净饭王:释迦牟尼的父亲摩耶夫人的弟弟。 悉达多:释迦牟尼的名号。 2. 吐水九龙天外来,捧足七莲从地发。 吐水:吐水珠。 九龙:指佛祖在涅槃前所说的四种圣法,即苦、集、灭、道。 天外:天上之外。 七莲:佛光。 3. 点胸点肋独称尊,大口开张自矜伐。
【注释】 偈:梵语,即“诗”的意思。 颂:佛教的一种文体,用韵文写成,以歌颂佛法或赞颂佛祖的功德。 铁轮天子:指太阳。 寰中敕(chì):全国范围内发出的命令。 丰干骑虎:佛教传说,佛祖曾骑虎飞行于虚空之中。 蟭螟眼里巨鳌翻:蟭螟眼内有巨鳌翻腾。比喻在小事物中看出大道理来。 【译文】 月亮出现一颗星,铁轮太阳在天下发布命令; 月亮出现两颗星,丰干骑上虎进入繁华街市; 月亮出现三颗星
这首诗的意思是:颠倒的生死观念会导致生死循环,而颠倒的生死观念则会断绝生死。在生死绝处,才能悟到涅槃的空性,而在涅槃的空性中,又如同眼中的尘埃一样微不足道。 注释: 1. 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二十二:这是一首佛教禅宗诗,偈颂是佛家用语,指佛经中的偶数句或短小精悍的诗句。一百六十首是指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二十二首。 2. 颠倒想生生死续:颠倒的生死观念会导致生死循环。 3. 颠倒想灭生死绝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其大意是描述一位修行者能够度化世间众生,拥有无量的殊胜福德。他通过金轮统御四方,普施众生安乐乐土。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稽首能度诸世间,无量殊胜福德聚。” “稽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示尊敬和谦卑。这句话表达了修行者在面对众生时,表现出的谦逊和恭敬的态度。修行者具有无量(无尽的)殊胜(非常美好)的福德(功德),这些福德聚集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