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宗杲
【注释】 拆去东篱:东篱,指东边的竹篱。拆去,拆除。 补起西壁:西壁,指西边的墙壁。补起,修补起来。 径山门下:径山,在浙江省余杭县西北。径山寺是天台宗祖庭之一,故称“径山寺”。 准的:规矩。 有店的:有铺子的。 委悉:知道。 觑破:看穿,洞悉。 鸱吻:古代宫殿、塔等建筑上一种向上翘起呈兽形的瓦饰。 咬杀:咬断。佛殿脊:佛殿的屋脊。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对寺庙的观察和体会。前两句写拆去东篱
【注释】: 1.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二十九:指《百丈清规》中收录的一首名为“天降雪”的颂词。偈颂是指佛教徒用韵文形式表达佛理、禅意的一种文体,是禅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偈:梵语“偈”(kè),即偈子,是一种韵文形式的佛教念诵文字,多用于宣说佛法,表达修行者的感悟或心得。 3. 腊月十五:即农历腊月初八日(阳历12月下旬)。这一天,许多地方有祭祀、祈福等传统习俗。 4. 天降雪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原意,并结合原诗的内容,从手法技巧、抒情方式、表达效果等方面来分析作者的情感和诗句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本题要求“逐句释义”,首先解释全句大意,然后指出运用的写作手法,最后点明主旨即可。 “如天普盖,似地普擎”,意思是:像天空那样覆盖万物,又像大地一样托举万物,这是比喻。 “一念相应,一时清净”,意为:当人的一念与佛相合
【注释】偈:佛门的颂诗。“偈”是梵语音译。一百六十首,佛教用语,指佛陀所宣说的经典。“拶破面门”,意谓以锐利之锋,穿透人之面门。“点即不到”,指禅宗中,以“棒喝”的方式使人开悟。 【赏析】此偈颂表达了禅宗对于佛法的理解,强调的是佛法的常性与道性的恒常,而非任何特殊或暂时的存在。通过尖锐的言辞和直接的方式,传达了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精髓。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禅宗对于语言和理解的独特看法
四月十五日这公案,七月十五日才结案。 现在这里有很多人,每个人都说有理难以分清。 注释: 1. 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四十一: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偈颂诗。 2. 四月十五这公案:意思是四月十五日这一天发生的公案。 3. 七月十五方结绝:意思是到了七月十五日,这件事才算是解决了。 4. 即今这里许多人,人人有理难分雪:意思是现在这里有很多的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有理,无法分辨谁是谁非。 赏析:
注释:秋天的江水清澈浅深,白露与烟雾交织在小岛。 真是美好的观音,全身都融入了荒草之中。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江畔的景象,以及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形象。前两句通过描绘江水、白露和烟岛等元素,营造出宁静而清新的氛围。而后一句则以赞美的语气表达了对观音菩萨的高度赞誉,认为她的心地纯洁无暇,可以完全融入到大自然中去。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观音菩萨的赞颂
这首诗的意思是:生死都是相对的,没有生就没有死,也没有死就没有生。这就是佛性。既无生死,又无彼此,这是佛的智慧。 注释: 1. 生是死之生:生是死的开始,死是生的结束。 2. 死是生之死:死是生的终结,生是死的开始。 3. 两路坦然平:指生死两条道路都是平坦的。 4. 无彼复无此:既无生也无死,既无彼也无此。 5. 既无生死,又无彼此:既无生也无死,既无彼也无此。 6. 明明百草头
诗句释义: 1. 德山棒: 德山,是临济义玄的法号。棒(dǎn)是禅宗的一种修行工具,通常用于考验弟子的悟性和定力。 2. 临济喝: 临济义玄在传法时会大声斥责学生,以激发他们的内在觉悟。喝(hè),即呵斥或斥责。 3. 今日为君重拈掇: 今天我要再次提起这个问题,意指要重新讨论或阐述。 4. 天何高,地何阔: 这是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 5. 休向粪扫堆上更添搕掩:
``` 才方改岁贺新年,今朝又是二月一。 入所证处没商量,摩诃般若波罗蜜。 注释: 1. 才方改岁贺新年:刚刚过了新年,又开始了新的一年的庆祝活动。 2. 今朝又是二月一:今天又到了二月一日。这里的“又”字表达了一种时间上的重复或连续性。 3. 入所证处没商量:深入修行的地方没有可以商量的余地。 4.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智慧如来之母,即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
【注释】: 四月二十五,久晴忽尔雨。 竺士大仙心,东西密相付。 这个犹是时节因缘,未是衲僧门下消息。 北山老大虫,咬杀南山虎。 译文: 四月二十五日,久旱突然大雨。 这竺士大仙的心,在东西间秘密交付。 这还不是禅宗的法门,还没有进入禅者心中的消息。 北山的大老虫,咬死了南山的虎。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其内容大意是这样的:四月二十五日,天空久旱忽然下雨。这位名叫竺士大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