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宗杲
【译文】 头如杓,面如楪,口无舌,说无竭,是而非,同而别,种空华,抽暗楔。死木蛇,活如蝎,击涂毒,脑门裂,是阿谁,甘露灭。 【注释】 1. 寂音尊者赞:这是一首佛教诗,歌颂寂音尊者的高尚品德和修行成果。 2. 头如杓,面如楪:形容人的头部形状像勺子一样,面部轮廓像树皮一样粗犷。 3. 口无舌,说无竭:形容人说话时口齿清晰,语言流畅。 4. 是而非,同而别:指事物的是非分明,却又保持独特性。 5
长灵卓如和尚赞 厚重如山,严冷似铁。 破毗卢印,坐衲僧舌。 派出灵源,源清流彻。 指曜灵寒,呼顾兔热。 谓此是长灵眼中重著屑,谓此非长灵知君犹未瞥。 是耶非耶,俱为剩说。 真耶妄耶,水中捉月。 而今要见这老人,剔起眉毛须辨别。 嘉州大像吃一槌,陕府铁牛流出血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诗歌,名为《观音大士赞》。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注释和赏析。 1. 过去正法明 - 这句描述了佛法的正统与光明。 - 关键词:正法 - 佛教中指符合佛性、佛陀教法的正确教义。 - 注释:这里强调了佛法的正统与明晰。 - 赏析:这表达了对佛法真实性的认可,以及对过去传承的尊重。 2. 现前观自在 - 描述观世音菩萨在当下世界的自在状态。 - 关键词:观自在 -
《赞五祖演和尚》是宋代诗人释宗杲所作。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五祖演和尚的独特风采。下面将逐句释义这首诗: 1. 赤骨力地: - 赤骨力:指坚韧、坚定的意志和力量。 - 有𪛌无裤:意指外表看似简陋,内在却充满智慧和力量。 2. 敢与海神: - 形容五祖演和尚敢于挑战强大的对手,不畏强权。 - 争先斗富:强调其竞争精神和对财富的渴望。 3. 译文: - 五祖演和尚
【注】: 1. 西余端和尚(即章和尚):南宋僧人,曾与文天祥论禅理。 2. 礼寅朝:佛教中指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成道的清晨,此处指早晨。 3. 去住随风扫:随遇而安,随心所欲。 4. 名呼章相公:指章和尚。 5. 侮谩圆照老:形容章和尚的傲慢无礼。 6. 不托和尚,两拳打翻:意指章和尚没有依靠,无法支撑其精神力量,被打败。 7. 回头妖僧,一句骂倒:比喻章和尚的言行举止令人讨厌。 8.
注释: 1. 嵌嵌枯枯,磊磊落落:形容慧日和尚的容貌和行为像岩石一样坚硬。 2. 喑呜叱咤,万人气索:形容慧日和尚的威严和力量,能够震慑众人。 3. 宴坐胡床,倾湫倒岳:形容慧日和尚的坐姿和气势,如同坐在高高的胡床上,能够倾倒山岳。 4. 秉杀活剑,解生死缚:形容慧日和尚的智慧和慈悲,能够解救人们的生死之苦。 5. 不堕尘缘,宁居寂寞:形容慧日和尚超脱世俗,宁愿过着孤独的生活。 6. 豁开济北
【注释】 “说大脱空”:说佛祖的解脱。 “荷担佛祖”:比喻承当起如来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弘扬佛法,使众生得度。 “七八”:指佛教中的七种烦恼、八种功德。 “不成三五”:五戒、六戒、七戒、八戒和菩萨戒,合称三宝,也称为三昧。 “村歌社舞”:指民间歌舞,多用于娱乐或庆贺。 “可怜生”:可悲。 “引得儿孙弄泥土”:指人们沉迷于歌舞,以致忘记了修行。 【赏析】
这首诗是临济和尚的赞诗。它赞美的是禅宗的一种修行方法,即通过称锤上捏出汁,枯骨里敲出髓的方式,来达到一种“全无些子蕴藉,一味卖弄口嘴”的境界。此外,还提到了“三要三玄,四种料拣”以及“大似青天白日,十字街头,见神见鬼”等词汇。 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注释和赏析: 1. 称锤上捏出汁 - 这里指的是禅宗的打坐修行法,通过敲打自己的身体来感受内在的震动,从而领悟生命的真谛。 - 注释: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在街头行走,被时人嘲笑的七言诗。下面是对该诗逐句的解释: 1. 旋陀罗尼三昧,语默元无挂碍。 注释:这里的“旋陀”可能是指佛教中的陀罗尼,是念诵的一种咒语,具有强大的力量。"三昧"是梵文"samadhi"的音译,意为定境,是一种心灵状态。整句诗的意思是说,当人们念诵陀罗尼,进入定境的时候,他们的语言和沉默都没有任何挂碍。也就是说,他们的言语和沉默都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任何障碍。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世间种种音声相,众以耳听非目睹。 - 解析: 描述的是外界的声音和视觉现象,但人们往往依赖听觉而忽略视觉。 - 译文: The myriad sounds and sights in the world are perceived through our sense of hearing, not our sight. 2. 唯此大士眼能观,瞑目谛观为佛事。 -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