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守卓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全诗的意境,分析每一句诗的含义。 “偶言”是第一句,“偶言”,偶然说说,随意说一说。“岩松森翠皆穿眼”,岩石上的松树郁郁苍苍,枝叶繁茂如翠玉一般直插我眼睛。“涧水清泠亦到心”,山涧的水清凉而澄澈
长沙令人问三圣南泉迁化向什么处去 长沙,地名。三圣,佛教语,指佛、法、僧三宝。南泉禅师是唐代僧人,姓赵州,故称南泉。他以禅悟著称,曾说:“逢着老僧便道:‘和尚!’”意思是遇到人就问他“和尚”干什么?南泉禅师的禅悟之境,就是禅宗所说的“见性”。所以诗人问南泉禅师的禅悟之境,也就是探求自己的本性。 探花蝴蝶舞三台,啄木掉头鸣讶鼓。 探花,唐时举荐人才,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注释:在这大劫难中我并没有消失,现在和过去都不是我。 回光暂借了短暂的时间,让我得以超脱生死,得到佛名的度化。 赏析:诗的前两句,作者以“旷大劫来没作做,今日非新昨非故”表明自己虽然历经劫数、世事沧桑,但仍然保持本性,没有变化。这既是一种自我安慰,也是对佛法的深信不疑。而后两句则表达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情感,“回光暂借瞥时间,豁见长灵名得度”,意味着在短暂的生命中,能够有机会领悟佛法真谛
道吾生也不道 木人把板云中唱,石女穿靴水上行。 生死死生休更问,从来日午打三更。 注释: 道吾生也不道:表达一种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思考,即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世俗的认知和追求。 木人把板云中唱,石女穿靴水上行:以木人和石女的形象,象征性地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非物质性。 生死死生休更问:表示对生死轮回的超脱和淡然,不再去追问生命的意义。 从来日午打三更:反映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
注释:君子在南方我在北方,我们相隔很远。君子突然之间变得清醒,突然又陷入迷茫。一笑一狂,谁能理解?白云深处,有猿猴啼叫。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君子的忽明忽暗、喜怒无常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和困惑,同时通过描绘白云深处的猿鸣声来反衬自己的内心感受。这首诗充满了哲理,让人深思
东山礼祖塔二首其一 【注释】:莲峰:指莲花峰,在今江西星子县。离披:离散、散乱貌。 【赏析】:诗人在这首诗中,用“云拥莲峰”的比喻,写出了庐山的雄伟壮观,以及云雾缭绕的景色。接着,他又以“清香不付岭南卢”来形容庐山之高洁清雅,与岭南的瘴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他以“触处离披见得无”来表达他对庐山景色的喜爱之情。此诗通过描绘庐山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句解读: - 目前无法意在目前: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于当下和长远目标之间关系的反思。"目前无法"暗示了当前存在的困境或限制,而"意在目前"则表示对即时目标的关注和追求。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冲突的认识。 - 九转灵丹难却易,一锤便当易还难: 这里的"九转灵丹"可能比喻为能够解决难题的良方或策略,但诗人认为尽管它可能看似有效,实际上却难以抗拒,因为它易于获得,但一旦使用就可能失去其效力
【注释】 投子:抛下钓丝。 绳床:用绳子拴着的床,比喻垂钓的场所。 嘉鱼:指美丽的鱼儿。 钩头:钓鱼时挂在钩上的线。 个底:钓饵。 如何钓得渠:怎么能钓到它呢?渠,代词,指鱼儿。 【赏析】 “投子下绳床”,是说把钓丝扔在了绳床上,准备垂钓,这是写人的动作,也是引出下文作铺垫。 “爱向江边弄钓丝,碧潭深处有嘉鱼。”这两句是说喜欢到江边去弄鱼,碧绿的深潭中有很多美丽的鱼。“嘉鱼”指美丽的鱼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自己住处偏僻,无人识得。第三句写“我”眼力非凡,看破了人世间的纷争。最后三句写自己的超脱态度。“从来住处无人识”,说明“我”所处之地僻静,很少有人知道。“今日劳公扣指南”,表明有人来叩访。“是眼不应还见眼,从教佛祖竞来参”,意思是说我的这双眼睛不应该又看见人世的纷扰和佛祖的纷争了。 【答案】 从来住处无人识,今日劳公扣指南。是眼不应还见眼
【注释】 外道:佛教认为外道是违背佛法的,指佛教以外的其他各教派。 东门兔:传说中月宫中有玉兔捣药。此处泛指月亮。 韩獹:即“寒蝉”,因秋天到来后其鸣声凄凉而得此名。 【赏析】 首句点明题目,写外道对佛经粗心大意、轻率从事。“外道”一词,是佛教徒的专用语。外道,是佛教徒对释迦牟尼所传佛法之外的各种学说的总称。外道,就是那些不遵守佛祖教诲的人,也就是那些背离佛法的人。佛教讲究的是出世间的解脱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