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守卓
【注释】 外道:佛教认为外道是违背佛法的,指佛教以外的其他各教派。 东门兔:传说中月宫中有玉兔捣药。此处泛指月亮。 韩獹:即“寒蝉”,因秋天到来后其鸣声凄凉而得此名。 【赏析】 首句点明题目,写外道对佛经粗心大意、轻率从事。“外道”一词,是佛教徒的专用语。外道,是佛教徒对释迦牟尼所传佛法之外的各种学说的总称。外道,就是那些不遵守佛祖教诲的人,也就是那些背离佛法的人。佛教讲究的是出世间的解脱之道
赵州勘婆 - 勘破谁知老赵州: 这句话的意思是,谁能知道那位年迈的赵州和尚已经勘破了世间的纷扰和喧嚣。这里的“勘破”是指对世界的彻底理解,而“谁知”则表达了一种惊讶或疑惑的情感。 - 玉鞭鞭起卧金牛: “玉鞭鞭起卧金牛”是描述赵州和尚的一种行为,他经常以一根竹杖来驱使自己,就像在驱动一头沉睡的金色牛一样。这种行为象征着他的禅宗修行,即通过禅定来实现内心的觉醒。 - 台山今古行人口:
注释:寒时寒杀阇黎 偏中有正正中偏,流落人间百万年。 几度欲归归不得,门前依旧草芊芊。 译文:寒冬腊月里,我依然坚持修行(寒时寒杀阇黎),虽然心中有正道,但世事纷扰,我被世俗世界所困,漂泊在人间度过了百万年。多少次我想返回佛门,但都未能如愿,因为我身后的门依然敞开,而门前的草儿已经长得又高又茂盛了。 赏析:这是一首描述修行者面对世间纷扰,坚守信仰,但终究无法脱离世俗世界的诗
注释:虾蟆头上戴着青苔,就像绣出美丽的鸳鸯,谁又能分辨呢?有多少离人的音讯断绝,只有一声鸿雁的哀鸣,送来了无尽的相思。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凄清的离别场景,诗人通过比喻、想象等手法,生动地表达了对离别之痛的感受。诗中用“虾蟆头上戴青苔”形象地描绘了离别之人的孤独和无奈,而“绣出鸳鸯孰辨猜”则揭示了这种情感的复杂性和难以言表的痛苦。最后一句“几许离人消息断,一声鸿雁送愁来”更是将离愁别绪推向高潮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不许夜行投明须到,虚空中产生铁牛儿,头角分明也太奇。 踏破澄潭深处月,夜阑牵向雪中归。 注释: - 不许夜行投明须到:意思是说,不允许在夜间行走去求得明亮的月光。 - 虚空:这里指的是空旷的宇宙空间。 - 铁牛儿:指铁牛这一神话中的动物形象,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 - 头角分明:形容物体的形状清晰可见,这里比喻铁牛儿的形象鲜明、生动。 - 踏破澄潭深处月
【注释】 钁(zuò)子:农具,一种锄草的农具。 得意:指心情舒畅、愉快。 着子:种子发芽。 伊:语气词,无实义,可译为“吧”。 善根株者:种得好的苗。 祇(zhī):只,仅。 枝头:花果枝条上端。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赞美那些善于种植的人。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种茄子的心情:当锄头把柄头儿被我握得高兴时,茄子就开花生籽不担心它们会掉到地上。第三句说那些种得很好的苗,都长出了新芽。第四句说
【注释】:恁么也不得:怎么也不成功。凛凛:形容寒风凛冽的样子。八面:四面八方,指四面。雄雄:气势盛大的样子。独跨:单独承担。铁牛儿:比喻铁打的牛。金刚眼:佛教语,指能够洞察一切的佛眼。拶破:用尖锐的东西刺穿或挤破。髑髅(dúlóu):《庄子·逍遥游》中说,髑髅是人的头骨,此处借指人的头骨。 译文 凛凛秋风从四面吹来,威武雄壮地独自承担着重担。 为公剔出能洞悉一切的佛眼,刺破头骨应自知其痛。 赏析
风幡谁动 梦游华顶过丹丘,蹑尽寒云倚石楼。 贪看瀑布泻崖壁,岂知身在碧江头。 注释: 风幡:风吹动的幡,这里指随风飘动的幡旗。 华顶:即仙掌峰,位于福建省武夷山风景区内。相传是仙人曾在此炼丹,故又名“仙掌峰”。 丹丘: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蹑(niè):踩踏。 寒云:指山间云雾。 倚:靠着,依偎。 瀑泉:瀑布的水声。 岂知:哪里知道。 碧江:形容清澈见底的江水
汝是慧超 问佛如何答慧超,秤锤虽定价相饶。 汝是慧超(汝:你,慧超:梵语“佛陀”的汉语音译,意为“觉者”,即觉悟的人) 翻译:你是慧超,也就是你问佛如何回答时,他可能会说:虽然秤砣有定重,但心性却无定质。 注释: 汝:你 慧超:佛教中指觉悟的人 译文: 你是慧超,也就是你问佛如何回答时,他可能会说:虽然秤砣有定重,但心性却无定质。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理解
注释: 国师三唤侍者:国师三次召唤侍者,暗示侍者应该有所行动。 唤处分明应处亲:意思是说,侍者应该分清楚哪些是应该亲近的,哪些是不亲近的。 不知谁是负恩人:意思是说,侍者不知道谁是辜负了他的恩情的人。 东家漏泄西家事:意思是说,东家的一些事情被西家的人所泄露出去。 却使傍观笑转新:意思是说,这种事情发生后,旁观者都感到好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国师召唤侍者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