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广洋
【注释】茂陵:汉文帝陵墓。金茎:指汉武帝所建露台,用铜铸成柱状的承露盘。 赏析:这首诗写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当时诗人流离失所,寄身他乡,心情悲凉。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之作,诗人在游览茂陵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借咏古人以自喻,抒发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句释义: 1. 日日登高赋远游:每日攀登高峰,抒发对远方的游赏之情。 2. 偶逢九日转多愁:在偶然遇到重阳节这一天时,感到更加忧愁。 3. 青山也解行人意:山也可以理解行人的心情,表示山也有情感。 4. 遥对黄花共白头:遥对着黄色的菊花,一起度过晚年。 译文: 每日登上高处表达对远方旅行的向往,偶然间在重阳节遇见更增加我的忧愁。青山也能理解旅人的心情
【注释】 1. 过古桃林:经过古老的桃林,即经过一片桃林。 2. 氛翳:指烟雾弥漫。 3. 海岳清:指大地清明,天空湛蓝。 4. 万方:全国、四面八方。 5. 归耕:回到故乡种地。 6. 北来喜见桃林野:北方来到此地,很高兴看见一片片的桃林野草。 7. 黄犊斑斑暮雨晴:黄昏时分下着小雨,雨停后太阳出来了,田野上的牛儿显得格外美丽。 【赏析】 《过古桃林》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首七言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内容来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诗句中运用的手法以及表达的感情等。“苦竹”点出苦竹岭,是诗人行经苦竹岭时所见的景物,苦竹岭是一处险峻的山岭,诗人在此处停驻,可见其对此行的不舍和留恋之情。“啼鹧鸪”,鹧鸪是古代一种善鸣的鸟,这里借指鹧鸪声。这一句描写了诗人听到鹧鸪的叫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translations": [ "连江口:杨柳依依春水生,画船稳载越中行。\n\t白沙黄竹啼双鸟,相隔湖南又几程。\n\t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连江口的美丽景色。首句“杨柳依依春水生”描绘了春天里杨柳婆娑,春水涌动的生动画面,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第二句“画船稳载越中行”则写出船只在宽阔的江河中平稳行驶的情景,让人感到宁静与和谐
【注释】 过岐山古城:经过岐山,登上古城。盖、甫:都是地名。旬宣:旬日之内,指时间短暂。尚道:崇尚礼法。 【赏析】 这首诗写在岐山登古城的所见所感。首句写古迹荒凉,桑柘树阴浓密覆盖了整个平原,只有一座孤零零的城,没有行人车辆往来。次句写自己不敢久留,怕有不测之祸。末二句写山城父老来相见,并称赞这里“尚道”的历史,即周文王建都于此八百年。全诗语言平实,叙事简练
【注释】 过:经过;北邙山:洛阳附近的一座小山,山上有坟墓。青楸:一种树木。摇落:凋落。荒丘:坟墓的土堆。狐兔愁:狐狸和兔子因害怕而忧愁。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古抒怀诗。诗人以“北邙山下多青楸”起句,便已把读者带到了那个荒凉凄清的环境里。“北邙山上多青楸”,这一句中包含着诗人的感情色彩:它既表现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留恋,也暗示了他当时内心的悲凉情绪。 第二句“北邙山下有荒丘”,与上句相呼应
【注释】 中条山:在今山西省永济市,是山西高原的一条支脉。萧萧:形容草木摇落之声。宁论:难道能谈论。一剑:指诗人的剑。犹愧:惭愧,没有尽到。山水:指自然风光。暮冲寒雨:傍晚时,雨水从山上冲下来。过中条:经过中条山。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七绝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首句写中条山上荒凉萧瑟,平沙漠漠,只有几棵草在摇摇摆摆地生长,写出了中条山的荒凉和寂寞。第二句用“一剑”比喻手中的剑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每一项要求所对应的具体内容,最后结合全诗分析作答。“霜重清寒透紫貂”一句的意思是:霜气很重,寒冷透骨,直逼貂裘。“睢阳城外发行轺”一句的意思是:在商丘城西的古驿道上,我乘坐着马车出发了。“西风满目芦花白”一句的意思是:西风吹得眼前一片洁白的芦花,仿佛是早春江面上的早潮
【注释】 黄塘驿:在今江西省南昌市。馆夫:旅店中为旅客赶车或搬运行李的人。黄塘驿,是古代驿道上的重要驿站。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经过江西时所作。诗的前两句描写黄塘驿的景色。“天际孤峰生紫烟”,写黄塘驿的远景,以“天际”指代天空,以“孤峰”指代山峦,以“生紫烟”指代云雾缭绕。“江头好月向人圆”,写江头明月的景象。江头,即江边。“好月”,指明亮的月亮。“向人圆”,指月亮圆满如钩,照见人的面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