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柘阴阴盖甫田,驻车安敢任旬宣。
山城父老来相见,尚道周家八百年。
【注释】
过岐山古城:经过岐山,登上古城。盖、甫:都是地名。旬宣:旬日之内,指时间短暂。尚道:崇尚礼法。
【赏析】
这首诗写在岐山登古城的所见所感。首句写古迹荒凉,桑柘树阴浓密覆盖了整个平原,只有一座孤零零的城,没有行人车辆往来。次句写自己不敢久留,怕有不测之祸。末二句写山城父老来相见,并称赞这里“尚道”的历史,即周文王建都于此八百年。全诗语言平实,叙事简练。
桑柘阴阴盖甫田,驻车安敢任旬宣。
山城父老来相见,尚道周家八百年。
【注释】
过岐山古城:经过岐山,登上古城。盖、甫:都是地名。旬宣:旬日之内,指时间短暂。尚道:崇尚礼法。
【赏析】
这首诗写在岐山登古城的所见所感。首句写古迹荒凉,桑柘树阴浓密覆盖了整个平原,只有一座孤零零的城,没有行人车辆往来。次句写自己不敢久留,怕有不测之祸。末二句写山城父老来相见,并称赞这里“尚道”的历史,即周文王建都于此八百年。全诗语言平实,叙事简练。
登徐孺子亭 高士不可得,兹亭幸尔留。偶来逢暇日,况复及清秋。湖水当门落,松云傍枕浮。 几时闲历览,乘月放扁舟。 译文: 无法遇到真正的高人,幸好这里有个亭子让我驻足。偶尔来这里放松身心,更何况是在这个清秋时节。 湖水从门口流淌,松树和云雾仿佛就在身边。什么时候才能悠闲地游历一番,乘着月光荡起一叶扁舟。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古代的文人在亭中游览、感受自然之美的场景
诗句释义及赏析 首联:“粉署春已晚,黄鹂时复鸣。” 翻译: 在这春天的暮色中,我听闻了西掖的莺声。 这里的“粉署”可能是指官府或文职办公的地方,而“黄鹂时复鸣”则描绘了春天里黄鹂鸟不时地发出清脆的叫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这句诗通过对比“春已晚”与“黄鹂时复鸣”,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感叹以及对自然生命力的欣赏。 颔联:“落花荡轻吹,繁木翳新晴。” 翻译: 花瓣飘落时被微风吹拂
小孤山 海门第一关,苍翠五云间。 阴雨蛟龙出,晴天鹳鹤还。 江声舂夜寂,草色带春殷。 欲往临危顶,因之望故山。 注释: - 海门第一关:指的是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小孤山关。 - 苍翠五云间:形容小孤山的景色苍翠茂盛,仿佛在五座云层之间。 - 阴雨蛟龙出:描述在阴雨天气里,小孤山如同蛟龙般从云层中出现。 - 晴天鹳鹤还:描绘晴天时,小孤山像鹳和鹤一样飞回原处。 - 江声舂夜寂
【注释】 画省:御史台的办事房。 起行双树间:从两棵树之间起身。 唳:鸟鸣声。孤鹤:指鹤,这里泛指白鹤。 清响落空山:清亮的叫声在空旷的山间回响。 凉露:清凉的露水。徐徐:慢慢地。 秋云:秋天的云。故故:时时,常常。 幽览:静观。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贞元年(785)八月作,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七言律诗。诗的前四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先写深夜值勤,再写早起步行
【注解】: 1. 帷幕公事简:指官府里的事情简单。帷幕,这里指官府的公文;公事,公务。 2. 斋居文墨闲:指在书房中,笔墨闲置着,没有事务缠身。斋,书房;文墨,指书籍、文章。闲,闲暇,无事可做。 3. 开帘坐白日:拉开窗帘,面对阳光(太阳是白色)。 4. 拄笏对青山:手里拿着拐杖,面对着青翠的山。笏,官员手执的手板。 5. 谬拙占微宦:错误地认为官职很小。谬拙,自认错误;微宦,小官,指微小的官职
【诗句注释】 1. 清风亭: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是李白的故居。 2. 二月雨中尽:二月的雨水已经停歇。 3. 一尊亭下开:在清凉的亭子下面,酒意已消。 4. 青山望不极:青山远得看不到尽头。 5. 白云招可来:白云飘动,似乎可以随风而来。 6. 啼鸟合芳树:鸟儿在芬芳的树上鸣叫。 7. 落花委苍苔:花瓣落下堆积在青苔上。 8. 遥知旧游者:远远地知道有过去的朋友在这里游玩。 9. 歌咏凤凰台
秋日忆故园 素得故园趣,远如南涧阿。 众芳时既集,啼鸟秋复多。 对竹不及晦,酌酒屡当歌。 去乡仅十载,怀之可奈何。 注释: 1. 素得故园趣:指久居故乡,熟悉那里的情趣和习俗。 2. 远如南涧阿:比喻家乡的景色像南方的山涧一样美丽。南涧阿是南方的山涧,这里用来象征家乡。 3. 众芳时既集:指秋天到来时,各种花卉都已经开放。 4. 啼鸟秋复多:指秋天里,鸟儿的叫声更加频繁。 5. 对竹不及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背诵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求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本诗共四句,内容上由树及人,由物到情,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结构上首联写景,颔联写意,颈联写人,尾联写情。 译文: 墙头两棵树,翠绿一片阴森森。 夕阳西下风浪起,满院都是秋意浓。 枝条垂落砌石边,叶子飘落在衣襟。 况且还有行人歌,听到也会心烦神。 赏析:
诗句原文与译文对照: 1. 解析诗句: - 诗句:“晓经豫章城东” - 译文:清晨经过豫章城东 2. 诗句解析: - 字面意思:在晨曦初露之时,诗人经过了豫章城的东西方向,即东边。 - 文化背景:在古代中国,“豫章”是指今天的江西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可能是在表达对故土的怀念或者对过去的回忆。 3. 诗句解析: - 字面意思:诗人感到自己已经远离家乡多年
归耕叟 轩冕若为累,田园信可耕。 宁知静者意,不类旷达情。 过江逢雨歇,穿林闻鸟鸣。 得酒亦复醉,陶然终此生。 注释: - “轩冕若为累”:指的是官位和名利如同拖累一样,令人感到烦恼和压力。 - “田园信可耕”:意味着在田园之间耕作,享受自然的生活,是一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方式。 - “宁知静者意,不类旷达情”:表达了对安静生活的理解,认为只有真正懂得宁静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那种豁达
【注释】 1. 过古桃林:经过古老的桃林,即经过一片桃林。 2. 氛翳:指烟雾弥漫。 3. 海岳清:指大地清明,天空湛蓝。 4. 万方:全国、四面八方。 5. 归耕:回到故乡种地。 6. 北来喜见桃林野:北方来到此地,很高兴看见一片片的桃林野草。 7. 黄犊斑斑暮雨晴:黄昏时分下着小雨,雨停后太阳出来了,田野上的牛儿显得格外美丽。 【赏析】 《过古桃林》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首七言诗
江南二月杨柳阴,蓟门雪花三尺深。 祇为和歌燕市好,不知台上有黄金。 注释: - 江南:指作者所在的江南地区。 - 二月:指的是春季的第二个月。 - 杨柳阴:杨柳树成荫的样子。 - 蓟门:指今天的北京一带。 - 雪花三尺深:形容雪花非常大。 - 祇为和歌燕市好:只是因为在燕市和歌很好。 - 不知台上有黄金:不知道台上藏有黄金。 赏析: 王世贞的这首《赠曹子念偕舍弟游燕三绝句(其一)》
【注释】 中条山:在今山西省永济市,是山西高原的一条支脉。萧萧:形容草木摇落之声。宁论:难道能谈论。一剑:指诗人的剑。犹愧:惭愧,没有尽到。山水:指自然风光。暮冲寒雨:傍晚时,雨水从山上冲下来。过中条:经过中条山。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七绝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首句写中条山上荒凉萧瑟,平沙漠漠,只有几棵草在摇摇摆摆地生长,写出了中条山的荒凉和寂寞。第二句用“一剑”比喻手中的剑
【解析】 此诗是作者于公元823年(天复三年)夏作。“息阴树”即在树下休息,以躲避暑日的炎热,这一句写出了诗人对炎热天气的厌恶之情。“冠尘俄重拂拭之馀”意思是:帽子上的尘埃被擦拭干净后,又显得脏了。这一句写出了诗人对炎热天气的无奈之情。“欲将烦暑借风宽”意思是:我想把烦人的暑气借来,让它变得不那么烦人。这一句表现出诗人想借助清风消除炎热。“更起红尘上鹖冠”意思是:又扬起了尘土,使冠子也沾上了灰尘
程孟孺谒余武昌以是日至而余以是日发因偕登庐岳各返故里遂成二绝为赠并呈豫章诸王孙其二 君去但夸庐岳好,此曹无念落朱门。 注释: 1. 程孟孺:拜访我的诗人。 2. 余:我。 3. 武昌:地名,在今湖北省武汉市。 4. 此日:这一天。 5. 余以是日发:我这一天出发。 6. 因偕:因此一同。 7. 登:攀登。 8. 庐岳:即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 9. 各返:各自返回。 10. 故里:故乡。
诗句释义: 1. 日日登高赋远游:每日攀登高峰,抒发对远方的游赏之情。 2. 偶逢九日转多愁:在偶然遇到重阳节这一天时,感到更加忧愁。 3. 青山也解行人意:山也可以理解行人的心情,表示山也有情感。 4. 遥对黄花共白头:遥对着黄色的菊花,一起度过晚年。 译文: 每日登上高处表达对远方旅行的向往,偶然间在重阳节遇见更增加我的忧愁。青山也能理解旅人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