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吾驺
这首诗是陈秋涛对云淙书院的赞美。下面是每句的翻译和注释: > 山不让土壤,乃以成其大。 > 意思是说,山不需要土壤就能形成它的巨大。这里表达了一种自然的力量,即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可以成就伟大。 > 振衣取千仞,斯岩尚无畏。 > 振衣是指抖落衣服上的尘土,取千仞则是形容高度,意为振衣高飞。斯岩指的是这座山峰,无畏表示不畏惧、勇敢。整句话的意思是说,这座山峰虽然很高,但并不让人感到畏惧。
辛酉使道宿涿州饮赵漳侯宅四首 采采南山下,绿叶发长茎。 素葩湛嫣香,玛瑙条疏英。 言树高堂背,以写忘忧情。 况兹宝婺光,九十常敷荣。 注释: 采采:形容茂盛的草木丛生的样子 南山下:指南山之下的田野 绿叶:泛指绿色的叶子 发长茎:长出嫩茎 素葩:白色的花朵,这里比喻白色的花朵 湛嫣香:形容花朵颜色鲜艳,香气袭人 玛瑙:一种宝石,这里比喻花朵的美丽 条疏英:指花朵稀疏的花瓣 言树
【译文】 达人之后万物俱寂,美妙的声音取其馀。 异心造灵景,架阁临清渠。 开窗凉飒飒,万籁相笙竽。 孰为黄钟鼓,孰随洞箫嘘。 每每闻一声,怨慕动斯须。 风雨关长叹,馀情曷告予。 为想凤皇至,遐哉追皇虞。 【注释】 陈秋涛:人名。 宗伯云淙书院:即云淙书院。 杂咏四首:即《云淙书院杂咏》。 达人后万物:指天地万物都寂静无声,形容达于自然之境界。 妙音取其馀:指听音乐时,优美的音律是最重要的
【注释】 《陈秋涛宗伯云淙书院杂咏四首》是明代诗人陈子升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书院环境优美,景色宜人,诗人在此游览、品茗,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之处,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其中“先圣取其濯,江汉万古名”两句,用“先圣”来赞美书院,认为它是“江汉万古名”。 【赏析】 陈子升(1608—1647),字独秀,浙江钱塘人。崇祯三年进士,授行人。入清以后,曾官翰林院检讨。后因事触怒清廷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解答时,要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词意来分析。“山鸟鸣间关,林风静容与”,意思是山鸟在树林的深处啼叫,微风吹拂着树木安静地生长。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色图。“携将青玉案,行歌少俦侣”,意思是拿着青玉案,行走时歌唱,但很少有朋友相伴。这里描写了诗人独自行走时的孤独感。“古谊日以疏,德毛鲜克举”,意思是古人的情谊一天天变得疏远了
这首诗是陈秋涛宗伯云淙书院杂咏四首之一,共四句。 第1句:凿沼通天一,沿崖溯石梁。 注释:凿出一片水塘,连通天空;沿着山崖追溯石头桥。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凿出一片水塘,连通天空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宏伟。 第2句:长年弄清浅,终古源流长。 注释:年年都能澄清,永远流动不息。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对水源源不断的赞美,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第3句:白云开高阁,迥合如混茫。 注释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每句都是独立的诗句,需要依次解释。 大山复小山,连绵何茫茫: - 大山:指远处的山峰,可能是诗人所见的高山。 - 复:又,表示重复或叠加。 - 小山:指近处的山,也可能是诗人所居住的地方附近的小山。 - 连绵:指山峦相连不断。 - 何茫茫:意为多么广阔无边无际。 深崖更尖峰,古色何苍苍: - 深崖:指的是山壁上的陡峭部分。 - 更:加强语气,表示更加的意思。 - 尖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槐树的苍老与坚韧,以及它那新长出的枝条、青草遮街的景象。全诗用典贴切,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漫题五首”是作者自题,即无题诗。“漫”是随意的意思,“题”是写的意思,所以“漫题五首”就是随意写了五首咏物诗。从题目看,这组诗共有五首。 前两句写槐树苍老如松,枝叶下垂如珠滴秋露。“老如松”,以树喻人,突出了槐树的苍劲、坚韧
【注释】 漫题五首:随意写的五首。 早起何所见,上下千山色:早晨起床时看见的山,有上、下两面。千山:指山峦。 石溜与松风,鸟啼更虫唧:山间小溪旁石头和松林中风声,以及鸟儿叫声和虫子鸣叫声。 见之不可听,故乡心嘹呖:看到这些声音而无法分辨它们的声音,心里就感到忧伤凄厉。 一夜春雷声,开门添古迹:春雷响彻夜空,打开门一看原来是古代遗迹。 【赏析】 这首诗写春天游赏名山大川时触景生情
【解析】 此诗是作者与友人王觉斯的赠答之作。前四句为第一首,写友情之深,日积月累;后四句为第二首,写友情之真,如浮云般飘忽。 【答案】 (1)译文:朋友相隔遥远,心中思念之情日渐累积。浮云满天,归心似箭,我打算乘船西游,到友人所在地与他相聚。 (2)译文:晨起出门远行,只见苍山笼罩着淡淡薄雾。双鲤随我而来,好音打破了岑寂。澄江水清澈明净,洗去我的帽子,我悠然自得地欣赏着朋友。 (3)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