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肇兴
城破,喜二弟挈家眷至 城被攻破,诗人欣喜地看到自己的两个弟弟带着家人来投奔自己。 出郭才三日,思家抵一年。 离开家乡已经三天了,但是思念家乡的心情就像度过了一年那么长。 无人问消息,何处脱烽烟。 家乡的消息没有人打听,也不知道现在是否安全。 握手惊初定,闻言泪未涟。 与弟弟重逢时,彼此紧握双手,但听到他的消息后,却不禁流下了眼泪。 联床对灯火,破屋话缠绵。 在破旧的屋子里
注释:山峦重叠,层层叠叠;我寻找幽静的地方,偶然寄居在这里。草木深密,没有人的踪迹;山峰残缺,却有云彩环绕。将领想捉拿猛虎,治国者怀念隐士卧龙。我沉吟无限思念,日暮时分依靠青松。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首联写山之重,次联写人迹罕至,第三联写峰峦重叠,第四联写将领与经纶之士的抱负,末联写诗人在暮色中倚靠着青松的沉思。全诗以“思”字贯穿,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以及怀才不遇的心情
诗句释义: 回首驱流俗,深情托所亲。干戈犹未定,消息苦难真。易下杨朱泪,难甘原宪贫。沈思欢会处,愁杀白头人。 注释: 1. 回首驱流俗:回首指回顾过去,流俗指世俗的风气。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旧日生活的回顾和对现实的不满。 2. 深情托所亲:深情是指深厚的情谊,所亲是指亲近的人。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与亲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3. 干戈犹未定:干戈指的是战争的工具,犹未定表示还未结束或还没有结果
日暮晚眺 白日忽西坠,黑云俄四封。 偶依门外树,遥睇雾中峰。 野旷雷声大,天低雨气浓。 负薪应未返,𨀉立望家僮。 【注释】 1. 白日忽西坠:太阳突然向西落下。 2. 黑云俄四封:黑色的云忽然聚集在四周。 3. 偶依门外树:偶尔靠着门外的树。 4. 遥睇雾中峰:远远地望着烟雾中的山峰。 5. 野旷雷声大:野外空旷处雷声很大。 6. 天低雨气浓:天空低垂,雨气浓厚。 7. 负薪应未返
【注释】 乱离:战乱离散。感事述怀:即感时伤事,抒写怀抱。集杜二十首:指杜甫的《感时花溅泪》等二十首诗。其五:第二首。留滞:滞留不前。壮惜:感叹。身名:指自己的名誉地位。晚:迟;迟暮。悲怜:同情怜惜。子女号:儿女哭泣声。一旬半:十天半个月,形容时间之长。雷雨:指战争。八水:指长江八水,这里泛指长江一带。生死论交地:生死与共的交情。寸心:指心意、心思。铭佩牢:铭记在心,永远不忘。 【赏析】
注释: 1. 洗眼看轻薄,无心耻贱贫。 2. 检书烧烛短,对酒满壶频。 3. 生意甘衰白,行歌非隐沦。 4. 艰难随老母,呕血事酸辛。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感事述怀之作。诗人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描绘了自己在艰苦环境中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变化,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和态度。 第一句“洗眼看轻薄,无心耻贱贫。”诗人用“洗眼”来形容自己看待世界的态度,表明自己不因外界的轻薄和贫贱而改变自己的看法
感事述怀,集杜二十首 其二 注释: 1. 寂寞书斋里:在寂静的书斋中。 2. 他乡且旧居:虽然身处他乡,但有一处熟悉的住所。 3. 荆扉对麋鹿:用草编成的门(荆扉)对着麋鹿。 4. 邻舍与园蔬:周围的邻居和自家的菜园。 5. 雾树行相引:雾气笼罩下的树木似乎在互相引领。 6. 村花不扫除:村子里的花不需要被打扫。 7. 犹残数行泪:依然残留着几行泪水。 8. 自寄一封书:自己寄出一封信。 译文
【注释】 感事述怀,集杜二十首 其四: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安史之乱持续了近四年时间(755—763),诗人的家也在战乱中被毁,不得不四处漂泊,此诗便是他流寓蜀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而作。“烽火连三月”:指战火连绵不断,已延续了很长时间。“兵戈有岁年”:战争持续了很长时间。“无家问消息”:没有家的消息,即无家可归。“累月断人烟”:连一个月都看不到人家。“雄剑四五动”:指剑光闪烁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句的意思,以及整首诗的意境和思想情感来理解。此诗是杜甫“感事述怀”二十首中的首篇。诗人在长安作客时,有感于世事沧桑而写下此诗。 1.身世双蓬鬓(双蓬:指两鬓) 2.乾坤一腐儒(天地之间只有一个腐儒) 3.所来为宗族 (为了宗族而来) 4.从此出妻孥(从此就与妻儿分离) 5.鼓角悲荒塞(悲:悲伤;鼓角声:号角声;荒塞
这首诗是杜甫的《感事述怀·其二》的后半部分。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戎马交驰际,苍生喘未苏。 译文:战马奔驰,百姓喘息未定。 注释:戎马指的是战争,交驰是指交战或奔跑;苍生指百姓,喘未苏表示百姓还在喘息中。这里描绘了一幅战争紧张、百姓疲惫的画面。 2. 丈夫誓许国,壮志耻为儒。 译文:男子汉发誓为国家效力,却因不能从军而感到羞耻。 注释:丈夫指有志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