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肇兴
这首诗是杜甫的《感事述怀·其二》的后半部分。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戎马交驰际,苍生喘未苏。 译文:战马奔驰,百姓喘息未定。 注释:戎马指的是战争,交驰是指交战或奔跑;苍生指百姓,喘未苏表示百姓还在喘息中。这里描绘了一幅战争紧张、百姓疲惫的画面。 2. 丈夫誓许国,壮志耻为儒。 译文:男子汉发誓为国家效力,却因不能从军而感到羞耻。 注释:丈夫指有志之士
【注释】 苦:苦于。 平生志:平生所抱的志愿,即抱负。 经书:儒家经典,这里指诗书。 安反侧:使国家安定。 驾驭:治理。 天下兵皆满:天下的军队都满了。 关河:指关塞、河防。 信:通“伸”,畅通无阻。 烟尘:指战乱。 长望:长期地观望。 愁坐:愁闷地坐着。 正书空:白白地读书写字。 【赏析】 本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寓梓州的感怀之作。诗人以“感事述怀”为题,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自身遭际的感慨。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一首感怀之作。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他对名利的淡泊之情,以及对战争带来的痛苦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未负幽栖志,千秋万岁名。 注释:我并没有辜负隐居的生活理想,我的名字将与天地同寿,永垂不朽。 赏析:诗人以“未负幽栖志”开篇,表达了他对于隐居生活的坚持和执着,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名声的淡泊。而“千秋万岁名”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名声的看法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第一句: 词赋工无益,寰区望匪他。 - 注释: 词赋虽精美但无用,众人期待的不是别的,是真正的英雄才能。 - 赏析: 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和文人墨客的失望,认为他们的作品虽有才情却无实用价值,而真正的英雄才是民众所期盼的。 - 第二句: 世人皆欲杀,吾道竟如何! - 注释: 世人都希望我死,但我坚持的道路究竟该如何走? - 赏析:
【注释】: 感事述怀,集杜二十首 其十四:此诗是杜甫在夔州时期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战哭多新鬼,江山非故园”,诗人在战乱中流离失所,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担忧,让他夜不能寐,只能通过战哭声中的哀嚎来表达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几人全性命,作客信乾坤”,诗人感叹在这乱世之中,有多少人能够保全自己的性命呢?又有多少人能在异地他乡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呢?“骨肉恩书重,蛟龙窟宅尊”,诗人怀念家人的深厚感情
【注释】: 惨淡风云会:指国家动荡,形势危急。飞腾战伐名:指在战争中建立功勋。呻吟更流血:指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长啸一含情:指诗人内心充满对战争的不满和愤怒。耕凿安时论:指在乱世中仍要从事农耕、开矿等生产活动。渔樵寄此生:指把一生都寄托在这些方面。故林归未得,群盗尚纵横:指家乡已经沦陷,盗贼猖狂地横行。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晚年写的一首诗,反映了他在战乱中的痛苦心情
释义: 九月的天气还是暑意未消,山林间云气升腾寒风阵阵。 高风吹拂着树木落叶,烽火映照在山岗之间。 拙诚地保持我的道义,安居乐业来奉养我的喜悦。 你问我现在情况怎样,我就用绿玉作答吧。 译文: 在九月的天气中,仍然穿着轻薄的衣裳,山上的云雾缭绕寒冷难耐。 强劲的风把树叶吹落,山岗上烽烟弥漫。 我诚实守正,保持着自己的原则,安于现状,享受生活的快乐。 你想知道我现在的情况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抓住重要词句,结合题目的要求和提示信息梳理答案要点。 乱后初归里中 其三“乱后初归里中”的意思是:国家动乱之后,我才回到家乡里中。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沧桑回首总伤情,旧日楼台一望平。 沧桑回首总伤情,旧日楼台一望平。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之情。 “沧桑”是沧海变桑田的意思,这里指世事的变化
【解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在长安感伤时事、抒写怀抱而作。首联“兵气回飞鸟,残生随白鸥”,以飞鸟与白鸥为伴起兴,借飞鸟和白鸥的遭遇表达诗人对战争的厌恶,抒发了诗人的忧愤之情。颔联“文章憎命达,河汉逐人流”,运用典故,表明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看法,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慨。颈联“山鬼吹灯灭,鲛人织杼愁”,运用神话传说中人物形象来表现作者的忧思,暗寓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尾联“梦归归未得,心折此淹留”
【注释】 今日:指目前。苍生:百姓。世乱:社会混乱。转无趣:感到自己毫无兴趣。厚颜:无耻。籍草:指用草写字,泛指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对食:指吃着饭。不能餐:指连饭也吃不下。 【赏析】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后,作者以杜甫自比,抒发了自己忧时伤国的情怀。 “今日看天意,苍生岂再攀。”诗人感叹苍生的苦命和命运的不济。“今”字点明题旨,指出时局动荡不安。“看天意”,是说天下事由上天安排,不由人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