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用锡
诗句 1. 遁世终无悔,平居四十年。:描述李延平先生隐居的生活态度和时间长度。 2. 科名惭末第,河洛悟先天。:表达对科举成绩的遗憾以及对河洛风水之学的领悟。 3. 一室箪瓢乐,千秋衣钵传。:形容简朴的生活方式和传授学问给后人的愿望。 4. 机倪阐神鬼,奥窔洞山川。:用“机倪”指代智慧或策略,“奥窔”指深邃隐秘的地方,“洞山川”比喻学问深厚。 5. 斯道存文字,吾身可圣贤。
【解析】 此诗为作者在父亲诞辰之际,向二弟书示的。前两联是说父亲六十七岁高龄,仍怀无逸之心;人生在世,爱春日而畏薄冰。后四联写自己年过三十,未能报效父望。最后三句,说自己愿读父亲遗书,学习父亲当年“埙篪吹一一”的美德。 【答案】 家大人诞辰书示二弟 亲年六七十,懔懔怀无逸。 世路薄春冰,人生爱春日。 秉性厌纷华,经史课儿侄。 生平所愿望,箕裘能继述。 我今三十馀,何时报鼎实? 请还读父书
【注释】 北郭:指城郊。郊原:郊外原野。即景:写眼前景物。 避嚣:避开尘嚣。卜筑:选择建房的地方。恰当:适中适宜。雉(zhì)堞:古代城上女墙形的矮墙,也泛指城上的短墙。鸦:乌鸦,喻指农人。锄:用锄头翻土。畦(qí):田里的行或沟。环带:环绕成圈。屏:屏风,这里指山。 花木:指园中树木花草等植物。先春发:指春天首先开放。楼台:指园内的亭台楼阁。待月明:指在月光下等待明月升起。 窗虚风气爽
【注释】 书带草青青,题门愧德星:诗题中的“书带草”是诗人所喜欢的,故写此诗以自谦。 退闲乌就养,置散雀罗庭:指辞官隐居,过着清贫的生活。 座乏谈心辈,车谁问字停:意思是说,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没有人过问自己的事情。 一毡传旧学,十载抱遗经:指自己在官场多年,现在退居在家,有闲暇时间读《论语》等古书。 尚幸身还健,如从帝乞灵:意思是说,还好自己的身体还能保持健康,就像从前皇帝求神问卜一样。
【注释】: 1. 照身镜:指镜子。 2. 空中色相证瞿昙:意即“空”中显现出“色相”(佛家语)来证明“瞿昙”(古印度僧人),意谓通过观察,能见到佛理。 3. 狂奴故态憨:狂傲无礼的奴隶,故态犹存憨厚之状。 4. 我自前身认明月:意即“我”的前生曾经看到过皎洁的月亮,所以现在能以月为喻,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神态。 5. 举杯一笑影成三:意即举杯饮酒时,自己的影子映在杯中形成了三个部分
咏闽儒三则李延平先生 千古樵川水,重招丞相魂。 文章肝胆在,社稷姓名存。 十议终何补,两宫休更论。 君王自明圣,臣子独烦冤。 先世推西陇,何人割太原? 输金真左计,刺臂有危言。 我更悲坏士,长嗟过墓门。 遗书成劫火,残碣入田园。 华表无丁令,丹青付子孙。 已醒三月梦,难叩九重阍。 铸铁汪黄错,观兵樊邓屯。 独怜留血食,庙貌太师尊。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古诗词,诗人通过描写闽儒李延平先生的事迹
明妃(王昭君)出塞二首 其一: 一曲声寒马上弦,酸风苦雨泣胡天。 译文:一声凄厉的笛声在寒冷的空气中回荡,酸风苦雨中泪水模糊了胡天。 关键词:声寒、马上弦、酸风苦雨、胡天 注释:这首诗通过描绘王昭君出塞时的音乐和环境,表现了她内心的酸楚和痛苦。诗中的“声寒”和“马上弦”等词语,形象地表达了音乐的冷清和凄凉,而“酸风苦雨”则进一步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诗人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
冬至后数日,斋中山茶红白一时齐开 注释:冬至过后,斋山的茶叶(即茶花)红色和白色同时盛开。 黍谷春回后,曼陀绽晓霜。 注释:春天来临,黍谷开花,而曼陀花(一种草本植物)则在清晨沾满了寒露。 门庭方有烂,花事正相当。 注释:庭院里,鲜花开始盛开,正是赏花的好时节。 分朵红和白,连枝色并香。 注释:花朵中既有红色的,也有白色的,颜色搭配得恰到好处;连在一起的时候,它们的颜色相映成趣
万里胡沙月暗天,琵琶声断玉关前。 解环羞寄征边将,为结君王再世缘。 明妃初嫁胡儿时,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赏析: 这首诗是《明妃曲二首》的第二首,诗人通过对王昭君出塞前后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这位美丽女子深深的同情和惋惜。首句“万里胡沙月暗天”,描绘了王昭君远嫁他乡的背景,展现了她身处异国他乡的孤独与无助。紧接着,“琵琶声断玉关前”一句
诗句解释: 1. 征边将:指的是出征守卫边疆的将领。 2. 万里风寒:形容天气极为寒冷,远至万里,形容边塞环境的严酷。 3. 夜枕戈:夜里也抱着兵器睡觉,形容战事紧张。 4. 为君收拾旧山河:为国家(君主)恢复并保护了失去的领土和家园。 5. 封侯岂是儒去福:儒家追求的封侯并不是真正的幸福。 6. 愧向胡沙奏凯歌:惭愧地向敌人表示胜利和投降。 译文: 在万里之遥的寒风中度过一个漫长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