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用锡
这首诗是明朝的徐渭在《风雷》诗中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有其独特的意象和内涵。下面是逐句的翻译: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风气日趋下,滔滔递变迁。 - “风气”:这里指的是社会的风气或习俗,“日趋下”、“滔滔”都表示这种变化是持续而广泛的。 - “递变迁”:意味着这些变化是连续不断的。 2. 何堪今日后,不似我生前。 - “何堪”:难以承受,表达出对现状的无奈和不满。 - “今日后”
诗句释义 虎邱泊船 - 虎邱:指的是苏州虎丘,一个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泊船:在虎丘附近的水边停船休息。 何处韶光好,轻帆泊虎邱。 - 韶光:美好的时光。 - 轻帆:轻盈的帆船。 - 泊:停泊、停靠。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虎丘美景的赞赏,以及他在此处停留享受美好时光的愿望。通过“轻帆”和“泊”这两个词汇,传达了宁静与和谐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 江山多胜迹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下面是逐句释义及其译文、关键词注释和赏析: 第一句:“青山千馀仞,仰见白云飞。” 释义与译文: 诗人站在高高的山巅上,眼前的青山巍峨挺拔,直插云霄,仿佛有千仞之高。他抬头仰望,只见白云飘渺如仙,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关键词注释: - “青山”:指连绵的高山,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 - “千馀仞”:形容山势之高,千仞即一仞为百尺
【注释】 感作:即《感怀》,是一首五言古诗,作者自注曰:“一官归去来。” 感怀:感伤情怀。 我生本不才,庸庸何所见:人生本无才能,又何必去计较呢? 一官归去来,幸侍寝门膳:辞官归乡时,有幸能侍奉父母饮食起居。 倏忽廿馀年,流光如掣电:短短二十年,光阴似飞箭,一闪而逝。 到处皆险巇,人情多幻变:世间处处充满危险和陷阱,人情变幻莫测。 轩冕似泥涂,昔贵今亦贱:高官厚禄如同泥泞的地面
盆菊 丛菊生荒园,何殊置榛莽; 注释:丛菊生长在荒芜的园子里,和野草没有什么两样; 移植入乌盆,名流日相赏。 注释:被移植进精美的盆器里,受到名人雅士们的喜爱和赞赏。 物色出风尘,由来事标榜; 注释:它的色泽和香气能够脱去尘世的污浊,自古以来就是用来显示人们高洁品行的标志; 亦视人培养。 注释:由此可知它是自然造化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人们的培育和护理
让我们逐句解析这首诗。 1. 即事:这是一首表达作者对战争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的诗。 2. 狐兔何纵横,大地遍荆杞:描述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狐狸和兔子在肆意横行,而大地已经被破坏得面目全非。 3. 干戈何扰攘,谁洒河山耻!:表达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耻辱感,干戈(兵器)使得国家陷入了混乱。 4. 蒿目战争场,相持鹬蚌死:描述了战争的残酷,人们像鹬和蚌一样在战争中相互残杀。 5. 忆昔炽彝氛
同黄雨生水部 鼓棹溯中流,骋目穷千里。 译文:我挥动船桨逆着水流而上,放眼望去只见一望无际。 注释:鼓棹:击打船桨。溯:逆行。穷:极尽。千里:形容距离之远。 夏日何炎炎,湖心平似砥; 四面围山光,双塔东西峙。 译文:夏天的阳光如此炽热,湖面平静得就像磨刀石。 四面围山光:四周环绕着的山峰倒映在湖水里,形成一片光海。 双塔东西峙:两座塔像两兄弟一样东西对峙。 对此息尘襟,坐看白云起。 译文
琵琶,一种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弹拨乐器。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 在古代,琵琶不仅是乐器,更是一种文化和艺术的载体。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通过音乐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国家的忠诚。 琵琶的音色清澈明亮,发音短促,颗粒感强。这使得它能在音乐中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变化
诗句 1. 一卷参同契,读书破万行。 - 注释:一卷《参同契》即《周易参同契》,这是一部古代的道教经典,通过研读它能够理解并实践道家的宇宙观和人生哲学。"读书破万行"则表明作者通过广泛阅读来积累知识与智慧。 2. 测天知朒朓,吹律叶宫商。 - 注释:在古代,"测天"可能指的是天文学的实践,"朒朓"和"宫商"都是中国古代音乐术语,分别指月亮的盈亏和音阶的高低。此处表达的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研究
译文: 岁月流逝,老至精力衰,事事嫌繁渎。我辈共论文,亦复厌心目。回首少年场,见闻虑寡独。结社集良朋,为期三五六。惭愧老斫轮,推我为耆宿。岂知岁月更,展卷苦羁束。扬之愁失当,抑之恐太酷。举手谢群公,让我享清福。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人生的一种反思和感慨。首联“志懒”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易逝、精力衰退的感叹。颔联“我辈共论文,亦复厌心目”则反映了诗人在文学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和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