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樵川水,重招丞相魂。
文章肝胆在,社稷姓名存。
十议终何补,两宫休更论。
君王自明圣,臣子独烦冤。
先世推西陇,何人割太原?
输金真左计,刺臂有危言。
我更悲坏士,长嗟过墓门。
遗书成劫火,残碣入田园。
华表无丁令,丹青付子孙。
已醒三月梦,难叩九重阍。
铸铁汪黄错,观兵樊邓屯。
独怜留血食,庙貌太师尊。
咏闽儒三则李延平先生
千古樵川水,重招丞相魂。
文章肝胆在,社稷姓名存。
十议终何补,两宫休更论。
君王自明圣,臣子独烦冤。
先世推西陇,何人割太原?
输金真左计,刺臂有危言。
我更悲坏士,长嗟过墓门。
遗书成劫火,残碣入田园。
华表无丁令,丹青付子孙。
已醒三月梦,难叩九重阍。
铸铁汪黄错,观兵樊邓屯。
独怜留血食,庙貌太师尊。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古诗词,诗人通过描写闽儒李延平先生的事迹,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诗人描绘了闽儒李延平先生的形象。他如同千古的樵川水一样,重招起了丞相的魂魄。他的文章中蕴含着肝胆之情,他的存在让国家的社稷得以保存。这种对国家社稷的忠诚和热爱,让人感叹不已。
诗人又描述了闽儒李延平先生的政治主张。他提出了十项建议,但最终并没有得到实施,这让他感到无奈和悲哀。同时,他也对两位皇帝的态度表示了自己的忧虑和担忧。
诗人转向对闽儒李延平先生的个人经历的描述。他曾经被敌人攻击,但他依然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这种坚韧的精神令人敬佩。
诗人表达了对闽儒李延平先生的哀悼之情。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书和遗迹,但这些都已经在战乱中化为灰烬。这让他在看到这些遗迹时,不禁感慨万分。
这首诗通过对闽儒李延平先生的事迹的描述,展现了他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和忧虑。这种情感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灵,让人们对历史和现实有了更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