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用锡
秋闱三度两春明, 计日看登万里程。 差喜泥金相慰藉, 看侬甲乙榜题名。 诗词赏析 1. 诗句解读 秋闱三度两春明:此句描绘了考试三次的艰辛历程和两次春天的到来(可能暗示着希望与生机)。"秋闱"指的是科举考试,而"三度"强调了经历的困难重重。"两春明"则暗指春天的来临带来了新的希望。 计日看登万里程:表达了对成功达成目标的期望。"计日"表示时间紧迫
【注释】 添香:指焚香。夜夜:每天。着鞭:骑马。黉宫(hóng gōng):古代学校名称,即太学。钟声:钟鼓之音,古人认为可以报时、警戒或祭祀等。长忆:常常怀念。 【赏析】 《补悼亡作十首》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五言古诗。此诗前两句写诗人每日焚香念叨亡妻,希望她丈夫早去征战;后两句写亡妻在天之灵愿人与天同笑,而诗人则常常回忆当年听钟声的日子。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以及他为国征战的决心。
以下是对《补悼亡作十首 其三》的逐句解读和翻译: 1. 诗句释义:竟谢繁华井臼操,多君晨夕独勤劳。 - 解释:终于告别了繁华喧嚣的日子,只做着家务劳动。 - 注释:井臼,指家庭琐事;谢,辞别;君,你;晨夕,早晚;独勤劳,独自勤劳。 - 赏析: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忙碌家务的理解和赞美,展现了一种平淡而真挚的生活态度。 2. 译文:草庐次第春风到,看取门前驷马高。 - 解释:随着春天的到来
注释: 伤心死别廿年期,往事依依泪暗垂。 回忆深闺初待字,当时辛苦觅门楣。 伤心:悲痛。 廿(èr)年:二十年,指夫妻离别已久。 期:期望。 依依:依恋的样子,这里形容对妻子的深切思念。 门楣(méi):古代房屋的横梁和屋顶,借指门户或家庭,这里指家门。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诗人通过描绘妻子生前的生活细节,表达了对妻子深深的怀念之情。 首句“伤心死别廿年期”
【注释】二八:女子十六;于:语词,用在句首表示语气。及笄:指女子已满十五岁。荆:草茎。裙:衣裙,古代妇女的下裳。布:粗麻布。山妻:贫穷的妇人。淳于:人名。竟赘:指娶亲后不辞而别。 【赏析】这首《补悼亡作十首》是元代诗人张可久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女子的口吻写自己出嫁为妇的经历,表现了女子对丈夫不忠行为的不满和愤慨之情。全篇语言浅显平易,但含义深刻。诗中“二八于归正及笄”两句,直述妻子年龄
兰台走马正应官, 惆怅临歧泪暗弹。 只为瘦躯愁汝病, 别时容易见时难。 注释: 1. 兰台走马:指官员在兰台巡视时的骑马行走。兰台是古代御史大夫的官署,这里用“兰台”作为象征,表明官员的身份和职责。 2. 正应官:应该履行的职责。 3. 惆怅临歧:形容离别时的心情惆怅,临别时依依不舍。 4. 泪暗弹:泪水模糊不清,难以辨认。 5. 只因:因为。 6. 瘦躯:形容身体消瘦,此处比喻自己的身体状况
【注释】 一索:指丧事。充闾:古代礼制,把死者的遗骨装在棺材里,埋到墓中,称为“归葬”,也叫“下葬”、“入殓”。 笄珈:女子成人之礼,即成年礼。 西笑拈花:《维摩诘经》记载,释迦牟尼佛曾对一位名叫摩诃迦叶的比丘说,摩诃迦叶是“第一义”的弟子,他能够悟道。佛陀又告诉迦叶,他的“真如”就是那朵“无瑕清净”的莲花。迦叶微笑而去,后称“微笑”。 未听子曹奏:《诗经·小雅·鹿鸣》:“我行其野,芃芃其修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关键词语的意思,理解诗意,注意不要出现错字、漏字和添字的现象。“自解”是说诗人自己解脱。“功名何必较赢输”,意为功名事业何必去争胜负呢?“一枕黄梁有若无”,意思是做着南柯太守的美梦,在梦中高官厚禄,醒来却什么也没有。“领取老庄齐物论”,意为领教老庄的万物平等的思想。“此中劳逸总悬殊”,意思是这种劳逸悬殊的情况总是存在的
【注释】 刹那五十一年身:指从生到死,不过五十一年。刹那是佛教语,意译为“一刹那”,是极短的一瞬间。 营奠(mǐndiàn):举行祭奠。 怆神:悲伤得心神不安。 此去:指死后。应无:本当没有。泉壤:原指死者所居之处,这里指死后的葬地。 鸾章:古代用鸾鸟羽毛制成的印章,借指王侯将相的印信。新拜太夫人:刚刚加封的太夫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悼念亡妻时写下的。首句以“刹那五十一年身”,“刹那”
【注释】 百岁:一百岁。光阴:岁月。一笑堪:一笑之间,指极短的时间。得七:指活到七十岁。余三:指活到八十多岁。都无补:都无益处。蠹蟫(dùn fèn ):蛀虫,比喻无益之物。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自叹年老体衰无力匡时救世,而只知作书而已。 诗的第一句“百岁光阴一笑堪”,意思是说人生在世不过百年,而在这短暂的岁月里,自己只是以笑来打发时间而已。“百岁”与“一瞬”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