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钥
诗句及译文 - 送制帅林和叔归:我送我的同僚林和叔返回他的家乡。 - 庙论终不许:朝廷的讨论始终不同意他。 - 斯民方借寇:百姓正需要他。 - 上心重闵劳:皇上很关心他的辛勤劳作。 - 祠官向庐阜:祠官(可能指林和叔)前往庐山。 - 阖境极攀恋:全境人民都非常依恋他。 - 人人怀杜母:人人都怀念他的妻子杜母。 - 君看卧辙人:你看到那些在路边躺着的人,谁又能不奔跑? - 挽须不得留
赋扬州伯父海桧 潜虬拔地径夭矫,腾拿势出青云表。 为谁犹向此中蟠,坐阅春秋昏复晓。 团团高盖月轮平,矗矗苍丛众星小。 枯槎当面结生香,外有霜皮细匀绕。 乃知造化有神巧,散作樛枝穷树杪。 虽非直干栋梁材,怪怪奇奇乐幽窈。 独秀海山临浩漾,骇浪翻空云缥渺。 茁芽自有甘露滋,弄影几经霜月皎。 峥嵘老气本天然,后生矫揉何时了。 我家扬州真好事,买归但觉千金少。 夜半有力欲负之,护持和璧终归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从弟叔韶的祝福与期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个人志向。 诗句解析与译文 阿连少也爽,孤立生气焰。 - 注释: "阿连"指代从弟叔韶的名字,这里用以称呼;"少"表示年轻时期;"爽"意为清高、纯洁;"气焰"比喻才华或势力。 - 译文: 年轻的你如同阿连一样清纯高洁,独立自主,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壮年淬词锋,倾心事铅椠。 -
寄题高汝一少卿识山堂庐山之高谁不识,欲识其真了难得。 往来山中最亲切,岭为横看峰是侧。 曾从彭蠡望山外,识得山南昧山北。 山体如如本不动,人苦求之愈多惑。 君今一堂据湓城,香炉五老皆嘉宾。 莫问后前与向背,面目还君多识真。 君今与山如故人,慎毋忽作白头新。 堂中燕坐静且寿,君其于此知吾心。 注释: 庐山之高谁不识,欲识其真了难得。 想要真正认识庐山的真容,却难以做到。 往来山中最亲切
此诗是作者游览大梅山时所作,表达了对山名归属的思考。 首联“此山名曰大梅,驱车入山麓”,诗人首先点明了大梅山的名称,并开始了他的游历之旅。 颔联“试问山中人,山名竟谁属” 则转入了对山名归属的探讨。诗人向山中居民询问关于大梅山名称的来源,试图找到答案。 颈联“禅家开道场,为说梅子熟” ,描述了禅家中的道士为游客们讲述了关于梅花盛开的故事。这里的“梅子熟”指的是梅花盛开的景象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送制帅林和叔归》。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使君一何清,鹤骨天与瘦。 少年场屋声,六艺饱芳漱。 一行起作吏,所立已不苟。 立朝凛大节,论事几及霤。 发言必体国,平正无矫揉。 藜藿为不采,风采照宇宙。 出入有本末,眼见凡三就。 来不为苟合,荐召乃结绶。 去亦不好高,三宿徐出昼。 天官岂不贵,陈义坚素守。 赣川尝报政,复来守鄞鄮。 不求赫赫名,实出龚黄右。 情伪千万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对赵子野的《石城钓月图》的次韵之作。诗中描绘了石城江头的月夜景色,以及作者对此的感慨和思考。 我们来看第一句:“石城江头可怜月,曾照六朝清夜猎。”这里,“石城江头”指的是古代的石城地区,位于今天的南京市附近。而“可怜月”则是指这轮明月,它曾在六朝时期(南朝的宋、齐、梁、陈)的夜晚,照耀着那里的皇家狩猎场景。这里的“可怜”二字,既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注释】: 1、陈君举:字子举,洛阳人。唐睿宗时为中书舍人。这首诗是送别诗。2、隗余先:指作者自己。隗,同“愧”;余,谦词;先,指先前。3、春秋:这里指《春秋》一书。4、建隆编:指《建隆礼》一部书。5、周官:这里指《周官》,即《周礼》。6、沧江:黄河下游的一条支流。7、处於陵:指在洛阳。8、绵上田:指在洛阳附近耕种的土地。9、孤帆渺风烟:指离别后,只能看到一叶孤舟在茫茫风烟之中渐行渐远。10
诗句释义: - 向来湖海豪:指的是一直以来的豪迈与不羁。 - 湖海:泛指广阔的水域和海洋,常用来比喻胸怀宽广、志向高远。 - 豪:豪迈,气派不凡。 - 四十可收敛:到了四十岁,应该收敛起自己的锋芒和意气。 - 四十:四十岁是一个人生的重要阶段,通常意味着成熟、稳重。 - 可收敛:表示需要适时收敛起自己的锋芒,避免过于张扬。 - 宁为处囊锥,莫作露刃剑:宁愿像放在口袋里的锥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一首山水诗。全诗共八句,每句都蕴含着丰富的意境和深远的寓意,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1. 山高最难图,意足不待大。 - 注释:山的高度难以用画笔描绘出来,但只要意境足够充实,就不必刻意追求宏大的画面。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画家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即使无法完全捕捉到大自然的壮丽,只要内心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就能创造出令人赞叹的作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