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钥
诗句原文: 道非身外亦非中,左右逢原作么逢。 绕寺寻山无好处,不知门外有双峰。 注释: 1. 道非身外亦非中:意指“道”不是外在的也不是内心的某个地方。 2. 左右逢原作么逢:表示无论怎么寻找都找不到,仿佛是偶然碰见一样。 3. 绕寺寻山无好处:意味着在寺庙周围寻找山林没有带来任何好处。 4. 不知门外有双峰:表达了一种意外发现的喜悦,因为原本不知道门外有两座山峰。 赏析:
次韵伯父与心闻偈 法器何妨待晚成,一朝点铁便成金。 拽开鼻孔力无限,坐断舌头功更深。 扬子江头言在耳,灵山会上笑传心。 自怜钝置无香气,四十年来只似今。 释义:这首诗是诗人对佛法的赞美和领悟。诗人认为佛法并不需要长时间的修行,只要有一颗虔诚的心,就能领悟佛法的真谛。诗人用“法器何妨待晚成”来形容佛法不需要等待,只要有一颗虔诚的心就能悟道;“一朝点铁便成金”则形象地描述了佛法的力量
【注释】 惠峰:指惠洪。惠洪号紫贤,又号紫阳居士。北宋时人,为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临济宗黄龙派传人,与黄龙派祖师黄龙慧南同为江西德兴人。曾隐居于庐山东林寺,著有《紫阳杂说》。类海:即《紫阳杂说》。 不立文字:是佛家“三论”(中道、般若波罗蜜多、因缘)中的“不立一法”的略称。意谓不立任何概念、命题或言说作为判断事物和说明道理的根据。 横说竖说:随意发表言论。 草庵:指草屋,也比喻简陋的居住环境。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选项的提示,进行概括和总结,然后分析判断。 题干: “跋涂毒与惠老偈”,是《楞严经》中的一段文字,意指“我佛慈悲,为众生解除痛苦而降下佛法”。诗中“我”是作者自称,“师塔”即佛塔,这里泛指佛教经典;“不识面”是说不了解佛经;“烂烂岩电”形容佛光普照;“不待饶舌”指不需要多言解说
六言问天池宝华 昔年曾赋虎丘,犹恨灵岩未游。 天池之景绝胜,宝华有水倒流。 老矣不复西去,梦入陶朱扁舟。 烦君为我寻访,能以新诗寄不。 注释: 1. 昔年曾赋虎丘:指诗人曾经写过关于虎丘的诗词。虎丘是苏州的一个著名景点。 2. 犹恨灵岩未游:表示诗人遗憾自己没有去过灵岩山(位于苏州)。 3. 天池之景绝胜:形容天池的风景非常美。 4. 宝华有水倒流:比喻天池的水如同天上的云朵一样流动
【注释】 1. 醉翁操:指《醉翁琴趣》,欧阳修的一首七言律诗。 2. 七月上浣:指农历正月初八,为上巳节的一天。 3. 裴公园:在江西丰城北。 4. 青山:山峦。千顷:形容广阔无边。 5. 波光:水面的光色。 6. 心地翛然:心境清静无欲。翛然:闲逸自在的样子。 7. 生清凉:产生清凉的感觉。 8. 垂杨:杨柳。 9. 白鹭:水鸟,常栖息于水中,此处比喻隐士。 10. 古岸:古老的河岸。 11.
【解析】 这是一篇要求学生对古诗的词义进行疏通并加以赏析的试题。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全诗,理解诗歌的内容、思想感情及艺术手法。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自己的答案即可。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宗庙务崇尊”点明孝宗皇帝神主自重华宫至太庙祔庙鼓吹导引之礼事。颔联“巍巍东向开基主,七世祔神孙”,追述开国始祖宋徽宗赵佶在东向而立时,其子孙后代已分封于各地,成为七世帝孙
【注释】: 杨子元琪:即杨元素之。 东坡古木:指苏轼手植的古柏,苏轼号东坡居士。 槎牙老气横秋:指树形弯曲,苍劲有力,有老气横秋的感觉。 廉颇(pǐ):战国时赵国名将,因封于廉,故称廉颇。后为赵惠文王所害。 文湖州:《宋史》本传载:苏轼曾官知湖州,人称文湖州。这里用文湖州来比喻杨元素之。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诗人通过描写杨元素之与苏轼同姓、同时代,且都姓杨,都是文人雅士
【注释】 跋:题在诗文书画等上面的说明文字。袁起岩:字景文,号石渠,江苏常熟人,万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定本:《修禊》是东晋王羲之写的书法作品,有“定本”,即最标准的版本。定武:《修禊》的作者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世称王右军,故又称王右军帖。锦标玉轴:指收藏家珍视的《王右军帖》。不直一钱:形容非常珍贵。 【赏析】 这是一首跋语,赞美《王右军帖》的。第一句“定本为世第一”
注释: 游雪窦双塔,登上云檐,有怀海印大师。 来到礼寺拜谒二师遗像,小立在云檐上一会。 想要见到德云比丘,却只能在别峰顶上看到。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的《宿雪窦》。陆游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佛教文化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他在诗中描述了自己游雪窦双塔的经历,以及在寺庙中所见所感。同时,他也希望能够在寺庙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佛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