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荣事堂诗: 安阳太守韩公子,晓带鱼符出卿寺。一朝帝语传人间,转觉公家有荣事。 公家请从忠献论,高牙大册来疏恩。往时醉白堂中醉,手自列戟留诸孙。 诸孙尽是璠玙器,悃愊无华汉循吏。大钱方送使君归,竹马争迎细侯至。 公不见大小二郑公,五十年间风化同。岂如五马来接武,作堂崔嵬刊帝语。 又不见韦家两世侯,父出传舍子入州。岂如世作本郡守
【题解】《九日齐山登高,示众客》:“霜降碧天静,秋深丹桂香。孤游压西岭,群鸟西北翔。遥怜故园菊,怅望寒江浪。好为沧洲生,树兹菊未荒。” “今日菊花始华,丛雁鸣相和。”首句点出时令:九月菊花盛开,大雁南飞过境。次句写景,菊花盛开,雁阵南去,构成一幅清丽的画面。三、四两句说:假如没有一杯酒,这样美好的节日怎能度过呢?诗人想借酒浇愁,却苦于囊中羞涩,只好独自登高赏菊了。此联表达了他孤独无聊的心境。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次韵馆中诸公游慈云寺》。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嘉蔬随客庖,香饭出僧甑。 嘉蔬指美味的蔬菜,随客庖即厨师随同主人,为客人烹调佳肴。香饭则形容食物香气扑鼻。僧甑指的是僧人用的饭锅,这里暗示了僧人也享受美食。 聊为一饱谋,未暇谈禅病。 聊为一饱谋是指姑且为了填饱肚子而谋划。未暇谈禅病则是说没有心思谈论禅宗的烦恼。这里的“禅病”可能是比喻生活中的琐碎烦恼。 二公当代豪
诗句解释: 1. 黄菊有何好 -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认为黄菊虽美,但不足以与人生的美好相比。 2. 且寄平生怀 - 诗人用“且”字表示即使只是短暂地寄托情感,也是一种美好的体验。 3. 遇酒兴不浅 - 当遇到酒时,诗人的兴致非常浓烈,这可能暗示他饮酒作乐的生活态度。 4. 无酒意亦佳 - 如果没有酒喝,也能找到一种美好,表明生活中的乐趣不仅仅来自物质享受。 5. 此理谁复明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联:长安北走彭原路,白苇黄茆列亭戍。 - 释义:从长安出发向北行进到彭原的路上,沿途可以看到一排排的白苇和黄色的茅草作为亭子和堡垒。 - 关键词:彭原、白苇、黄茆、亭戍 - 赏析:通过描述彭原路上的自然景观,为读者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古朴的氛围。白苇和黄茆作为自然元素,与亭戍形成对比,增添了道路的边远和荒凉之感。 第二联
翻译 十月的繁台寒风呼啸,我们在南阳侯家设下酒宴。 九位士人一位客人共同敬酒,都说南阳山水景色幽美。 菊花泉酿的酒不需石制容器,土酥制成的醍醐从肥牛中提炼。 使君楼前橘柚参天古树,丞相堂下蒲莲密集繁茂。 夜幕降临点起蜡烛宴会上,宾主们沉醉歌舞翩翩。 春风拂面斜倚在睡梦中,百花洲上尽情欢笑畅饮。 各自持杯劝你饮酒尽兴,此行游玩快乐无比满足。 我独自拄杖高歌歌颂盛世,此公是世间第一流人物。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共四句。以下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黝奴生长西南夷,朅来中国蒙公知。 黝奴生长在西南边陲地区,后来来到中原,受到了蒙氏家族的宠爱。这里的“黝奴”指代某个人或群体,他们原本生活在西南边陲地区,后来来到中原;“朅来”意为到来,表示这个人群或个体来到了中原;“蒙公”即蒙家,这里指蒙氏家族。 提携十年行万里,宠爱肯为新人移。 这个人被蒙氏家族提携照顾了十年,跨越万里的距离
【注释】 焦居士:晋代人,姓焦名尼之。 野宿蜗牛庐:野居在蜗牛形的草屋之中。 结草王城居:在王城中定居。 容膝审易安:形容居室小,可以容纳下双膝。 盖头无复馀:指盖头已用尽,不能再用。 心澄动境寂:心境宁静,外界的纷扰就消失了。 意远陋室虚:意态高远,简陋的屋子也显得空虚。 荒荟自垦除:荒芜的园地自己耕种。 茆檐正如此:用茅草盖的屋檐就是这样。 日入归荷锄:太阳下山了,回家去锄地。 疵物傥有激
【注释】 中:指中间。苦热:酷热。事干谒:办事应酬。庶:希望。 驾言:驾车而行,这里指步行。城东庐:城东的住所。停轨日未升:停下车来等待日出。白簟帷薄縠(hú):竹席上罩着白色的纱帐,帐子外面是一层薄薄的水波纹。青盘水寒冰:用青盘盛的水,像冰那样冷。凉飙(biāo)从天来:一阵凉风从天空吹来。一扫盘中蝇:一扫,扫除之意。盘中蝇,即苍蝇。盘中蝇,比喻暑气。 聊除咂肤厄:暂时解除皮肤上的灼热感。咂肤
【注释】 1. 大梁:指京城开封。初见:初次见面。万卷:万卷书,形容读书之多,这里泛指书籍。不离目:指目不离卷。 2. 五年:指五年前,即嘉申父在成都任职的五年时间。再见之:再次见面。万言:指写了很多文章或诗词。已在腹:指已经内化成自己的思想了。 3. 字体画沙新:字体如沙粒般细腻而清晰。画沙:指书法笔法细腻如同沙粒。新:新颖。 4. 诗篇翻水速:诗作如水流般流畅迅速,比喻写作速度很快。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