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梈
【注释】 1、大垣:指天地间的界限。 2、人自隐多岐:人生道路多歧,各自选择不同的路。 3、任理忘恩怨:任凭自然道理而忘掉个人的恩怨情仇。 4、何乃累吾私:怎能因此而拖累了我。 5、元气:指自然界的原始生命力。 6、雨露:这里指自然界的恩惠。 7、丰悴:繁盛衰败。 8、固弗已:当然不会停止。 9、橐籥(tuò yuè):古代的一种乐器,用竹管吹奏。这里借指天地万物。 10、竟是谁设施?
【节妇王氏】 妾年四二三,始识月团团。 十二学女工,刺绣如鸳鸾。 十九嫁夫家,事姑施衿鞶。 夫婿良家儿,世籍为王官。 虽联朱紫贵,不习绮与纨。 过庭执诗礼,开口若惊湍。 风仪在一时,争作玉人看。 天地忽降毒,摧折青琅玕。 回首四十春,景光若流丸。 贞心守松柏,芳性轶芝兰。 落月帘帷曙,西风机杼寒。 沉思往昔事,泪下红阑干。 豪客至茅屋,举家窜林峦。 入房卫病姑,身死白刃攒。 相向义怜释
译文 1. 我本无意去远游,却因一时的冲动跌入了天角。 2. 去与留都有预定的时间,岂能计较今夕与昨朝? 3. 打理家业,守着书籍,背负着西郭。 4. 保持清心,见到古代的初貌,德行宅地甘愿寂寞。 5. 杜门独坐,春日深长,绿竹解除寒箨。 6. 虽有清明时节的赏心,但幽静之意各有寄托。 7. 千年非永生,松乔未足以学。 8. 哪里知道勾漏令?不厌宦情薄。 9. 归山中来去自如,朝霞可以酌品。
《郡中即事十二韵》是元代诗人范椁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儋耳九州外,邈然在南荒。周回数千里,大海以为疆。 古来非人居,禽兽相伏藏。自从中世来,贡赋登明堂。 其或失抚驭,山薮更陆梁。聚则成蜂蚁,散即驱牛羊。 高结舞大卤,上衣不备裳。杀戮乃酬劝,诛之仁者伤。 吾尝七八月,持节泛沧浪。一旬录郡狱,询事考纤芒。 问之守郡人,莫识为治方。但见西风多,廨宇秋芜长。 圣哲戒忠信,勿谓不足行
【注】 观钱塘上人墨兰二首:作者初入仕时,曾于钱塘观赏过上人墨兰(指上人画的兰花)。上人,即钱塘县令吴兴沈君攸。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61),当时作者在长安。翰墨者谁子?妙年出江关。 剪须事浮屠,游戏在云山。翰墨者谁子:指自己。翰,通“翰”,“笔”。者,代词。子,名词。 翰墨者谁子:意思是说,我是谁的后代。妙年出江关:妙年,指少年时期。江关,泛指江边。 剪须事浮屠:剪须,指剃去胡须。浮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要求,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注释进行具体分析。 “兰以比君子,所贵者幽深”,兰花用来比喻君子,它最可贵的是它的幽雅清香;“黯然空谷中,远为人所钦”这两句写兰花生长环境,是高洁品格的象征,也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写照
【解析】 本诗为五律体,全诗以“雨”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因久旱而对雨水的期盼之情。首联写久旱之后,盼望着一场及时雨的降临;颔联写久雨之后,花药繁盛的景象;颈联写自己因长期忧虑于农事而感到心烦意乱,退坐时仿佛忘记了一切俗务;尾联写自己因久旱之后有及时雨的到来而庆幸,并由此产生了一种旷达的情怀。 1. 第一句“久旱埃雾集”,意思是久旱之后,尘土和烟霭聚集在一起。“埃”指尘土,“雾”指烟气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其内容如下:碧月出海底,挂在青天中。美人如明珠,沧波思无穷。身非千岁蓬,欲逐万里风。愿因纨素衣,托向孤征鸿。 翻译: 碧蓝的月亮从海底升起,高悬在天空之中。美丽的女子就像璀璨的明珠,她的倩影在水中荡漾,思念之情无尽无休。虽然我的身体并不像千岁的海草那样长寿,但我愿意追随那万里长风而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一位美丽女子的深情赞美。诗中通过描绘明月、美人和大海的景象
筠州东都遇雨 高林展夏绿,杲日转城冈。 四国金石流,忽见飞雨凉。 飘飘西北风,亦复至我傍。 我行初涉旬,去意已彷徨。 亲交苦滞留,川陆互阻长。 远行虽有命,期至讵能忘。 宵分睇南星,命仆戒川航。 岂无他方愿,且及顾旧乡。 旧乡宁非怀,吾生未渠央。 注释:高高的树木在夏天里呈现出翠绿色的叶子,阳光照耀着城的山岗。四方各国的金石流落,忽然间下起了一阵清凉的雨。微风吹着我们,也吹到了我们的身边
解析: 诗句: 1. 明月几回满 -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月光的深刻感受。"明月"常用来比喻清冷、明亮,而“几回满”则暗示月亮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2. 明月几回满,待君君未归 -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远在他乡的朋友的深深思念。通过“几回满”和“待君未归”,诗人展现了对朋友深切的关怀和等待。 3. 中庭步芳草,蝴蝶上人衣 - 这句描述了诗人在户外的情景。他漫步在庭院中,周围是芬芳的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