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梈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朔风吹急水,哀雁绕天鸣。 释义与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北风凛冽、水流湍急的画面,同时伴随着哀伤的哀雁叫声回响在天际。这反映了送别的场景和诗人内心的悲痛。 - 关键词注释: "朔风"指的是寒冷的北风,常用来象征冬天或别离。"哀雁"则指被悲伤所困扰的候鸟,常被用来象征离别时的哀愁。 - 赏析: 整句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
《夜宿西岩怀雷州幕府同僚》 月出万籁静,岩宿紫烟深。 邂逅逢清景,飘萧澄素襟。 久辞蓬莱苑,复忆嵩高岑。 扫雪待白鹄,凌霄看翠禽。 如何较奇赏,而此事幽寻。 虽负简书畏,还希金玉音。 泾暗泉移涧,风疏星满林。 愿持千里意,空外写瑶琴。 注释: - 月出万籁静:月亮升起,所有的声音都静止了。 - 岩宿紫烟深:夜晚在山洞中住宿,周围的紫烟弥漫。 - 邂逅逢清景:偶然遇到了清新美好的景色。 -
昨夜书怀将行,且书且赋,因成十二韵 巨海截上国,危星转清旻。 去来抵二极,俯仰适周晨。 往鹘无遗影,潜鱼有纵鳞。 劲风山叶碎,浓露草根匀。 卓彼赵李辈,郁为唐宋臣。 忤恩非弃置,知命有高屯。 妙句铿金石,荒台蔓蒸薪。 凭高重回首,怀古独伤神。 记别玉堂夜,来寻丹灶春。 常恐学仙侣,亦犹辟世民。 蓬莱虽异坞,即此是通津。 注释: - 钜海截上国:比喻自己如同大海一样广阔,能够包容一切。 -
上巳日,文宣王庙陪祀毕,归西馆作,奉贻儒宫诸同志。 注释:上巳日是中国古代传统的节日,文宣王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宇。 赏析:上巳日是中国古代传统的节日,文宣王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宇。诗人在这一天陪祀毕后,回到西馆继续创作。 礼殿肃春荐,斋居清曙钟。斜街星斗转,阿阁雾烟重。 注释:礼殿是指祭祀时供献礼品和祭品的地方,斋居是指在斋戒期间居住的地方。这首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在祭祀完毕后,回到了自己的斋居之地
重五日至西峡渡邂逅闽帅王侯盛称山川之壮余谓可以为知矣亦复有赋渡近方山之下 注释:重阳节那天,我到西峡渡去会合闽帅,他称赞那里的山河壮丽,认为很有知识,我也写了一首《渡近方山之下》。 系马西峡间,朝曦射厓赤。 注释:我在西峡口系好马缰绳,朝阳映照着悬崖,红色的崖壁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城中见方山,江上成乱石。 注释:在城中远远地看见方山,江上到处都是乱石。 缘流感重险,揽势得钜敌。 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以下是诗句与译文的对应关系: 1. 悲风动日夜,游子绝河山。——悲风不断,日夜吹动,游子断绝了河山。 2. 一别十年流,四方几时还。——一别已经十年,何时才能回到家乡? 3. 忆子旅江外,过余抚林鬝。——回忆你在江南旅行,路过我的山林。 4. 晓色竹晻霭,春容杏阑珊。——清晨的阳光下,竹林显得朦胧,春光中杏花盛开。 5. 阳坡鸣赤鸡,阴馆来白鹇。——阳光下的山坡上
【注释】 圣道(shèng dào):圣人之道。 文:指文化、文艺。 夏殷:指夏商,即夏朝和商朝。 因革:指因循古法与改革旧制。 中更(zhōnɡ):中途。 鸣鸟(míng niǎo):喜鹊。鸣,鸟鸣声。 德之衰:指政治上的衰落。 寥寥:空荡荡的样子,这里指寂寞冷落。 大音(dà yīn):指高深的乐曲或文章。 稽:同“几”,接近。 盈樽(yínɡ zūn):满杯。 酌(zhú):斟酒。
诗句 1. 照之千里外,如在咫尺间。明夜梦见君,怡怡越河关。 - 解释:远方的月亮照耀着千里之外,感觉就像近在眼前一样。期待着与朋友在梦中相见,愉悦地度过越河关。 - 关键词:照之(远照)、千里外、如在咫尺间(近照) -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远近,表达了与朋友之间虽远隔千山万水却依然如近在咫尺的情感。 2. 惜去不须臾,念来亦循环。古时岐路人,何用涕潸潸。 - 解释:离别的时间短暂
【注】淳朴:淳厚朴实。希夷:道家的“无为”思想,指自然恬淡的心境。大巧:指古代圣贤的大智慧。末学:指当时学术界的末流学者。 次韵古体二首 偶为淳朴语,即有希夷风。在世能勿忤,聊以古为同。 大巧三代人,所拙辨伪工。曲哉末学士,妄拟述作功。至性苟能尽,焉得推盛隆?先师予狂狷,盖愤失所中。于时得依归,敢叹吾道穷?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偶尔用淳朴的语言,便有与古人一样的自然恬淡的心境
【注释】 和胡掾:和乐地宴请胡掾。三违江海春,再见岁将夕。开轩觞微风,忽近载阳节。鸟鸣气适和,晨鹊亦稍集。逮欢不犹今,万事已逾昔。缅怀命世士,具为知所役。翻知不贤名,可足济身策。而我拙自藏,流动日月积。达观良有余,仁者造其极。播美明珠篇,时草当更碧。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和友人胡掾宴会时所作。诗的起句写“三违江海春,再见岁将夕”,意思是说,诗人三次离开家乡,来到江海之滨。又经过一年将尽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