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济世
丙午十二月初七日下狱次日得旨发军前效力赎罪感恩述事次东坡狱中寄子由韵寄从弟佩苍实夫 尚方借剑心何壮,牌背书辞气渐低。 已分黄泉埋碧血,忽闻丹阙放金鸡。 花看上苑期吾弟,萱树高堂仗老妻。 且脱南冠北庭去,大宛东畔驾兰西。 注释: 尚方:古代帝王的禁卫官署。尚方剑是古代天子所专用的宝剑,象征皇权,因此借剑可以比喻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用。 牌书:指书信。 黄泉:指阴间。 丹阙:指皇宫。 花看:即“花开”
西征别儿子梦连 九门何皇皇,家家度岁忙。 我亦侵星起,辞家赴沙场。 大儿甫八龄,失母依我旁。 见我荷戈戟,长跪牵我裳。 儿愿随爷去,辛苦共爷尝。 拭泪摩儿顶,我儿何不量。 译文: 西征的告别,儿子在梦中连着。 家门何其忙碌,人人都在忙碌中度过一年。 我也早早起身,告别家人奔赴战场。 大儿子才八岁,失去母亲依靠我身旁。 见他手持兵器,长跪牵引我衣装。 孩子愿意与我同行,一起经历艰辛与苦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君主恩典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事的忧虑和对国家的深深忧虑。 我们来看第一句:“乙卯十月十七日蒙恩赐环口号。”这句诗的意思是在乙卯月(即农历十月)的十七日,皇帝赐予了诗人一副金丝嵌宝石的臂环,这是皇帝对诗人的赏赐。这里的“环口号”是指皇帝赐予的臂环上刻有御制诗,因此称为“口号”。 我们看到第二句:“已分埋沙碛,宁知刷羽翰
我们将逐句翻译这首诗: 丙午十二月初七日下狱次日得旨发军前效力赎罪感恩述事次东坡狱中寄子由韵寄从弟佩苍实夫 严霜初降陡转回春,留下了冲锋冒箭的身姿。 诏书忽然传来如同梦境,亲人朋友共同庆祝更加令人欣慰。 怎能不担忧弓剑趋戎幕,已经免去了锒铛礼狱之苦。 早晚能扶归君莫悲痛,媻姗勃窣也是前因。 我们可以分析关键词并附上注释: - 丙午:指的是具体的年份,即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 -
【注释】己酉:清乾隆五十六年,即公元1791年。十一月:农历十月。廿七:初八。复蒙:再得。恩免死:免除死刑。却寄:退回。家书:书信。 清湘紫塞路茫茫,两地不知谁在亡。 清湘:湖南的洞庭湖。紫塞:指边地。路茫:路遥。两地:指作者被流放的两个地方。不知谁在亡:不知道谁是死者或亡者。亡:死亡,灭亡。 紫塞长征人又在,为传好语到清湘。 紫塞:边塞。长征:远行。人又在:人还活着。为传好语:为了传达好的信息
九门何皇皇,家家度岁忙。 我亦侵星起,辞家赴沙场。 大儿甫八龄,失母依我旁。 见我荷戈戟,长跪牵我裳。 儿愿随爷去,辛苦共爷尝。 拭泪摩儿顶,我儿何不量。 迢迢征戍地,道里六千强。 地远天亦别,夏月飞秋霜。 并死有何益,不如返故乡。 故乡先垄在,种柏已成行。 汝归山有主,庶免樵斤戕。 故乡祖母在,闻信知断肠。 见汝如见我,稍慰门闾望。 故乡遗经在,牙签贮青箱。 趋庭谁课汝,汝自延书香。
清湘紫塞路茫茫,两地不知谁在亡。 紫塞长征人又在,为传好语到清湘。
严霜初陨陡回春,留得冲锋冒镝身。 纶綍乍传浑似梦,亲朋相庆更为人。 敢愁弓剑趋戎幕,已免锒铛礼狱神。 早晚扶归君莫恸,媻姗勃窣亦前因
已分埋沙碛,宁知刷羽翰。 丘山臣罪重,天地主恩宽。 蹀躞新骢马,巍峨旧铁冠。 喜深悲转剧,望阙涕汍澜。
清广西全州人,字石霖,号梅庄。 康熙五十一年进士。 授检讨。 雍正四年,任御史,劾田文镜贪虐,忤世宗,遭遣戍。 七年,又以注释《大学》不宗程朱,论死,宽免。 乾隆时得召还,授湖南粮道,复坐事解任。 旋改授驿盐道。 有《梅庄遗集》等。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