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鉴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的把握,理解诗句含意,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 第一首:两两归舟晚渡关,孤云倦鸟各飞还。“归舟”指的是归乡的游子们,他们乘船归来,渡过了关口。这两句写出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孤云倦鸟各飞还”是说归途上所见之景,孤云和倦鸟各奔前程,各自回归自己的家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归途中所见景色的感受。 第二首:月明乌镇桥边夜,梦里犹呼起看山。“乌镇”指乌镇古镇,“桥”是指桥边
【注释】 朗:明亮,洁白。碧天:指天空。题:书写或题写。 索:求。闲吟:闲适的吟咏。寄远诗:寄托远方人的诗。 蕉叶:一种植物的叶子,呈椭圆形。 豆花:一种植物的花,呈扁圆形。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的是诗人在雨后玉篪峰上,观赏美景,并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玉杵峰下雨来时”是说在雨后的清晨,诗人来到玉墀峰上观赏雨景。玉墀峰是一座山名,这里用来代指山峰。玉墀即美玉砌成的台阶
【注释】 许子厚:即许浑,唐代诗人。 石湖:地名,在今浙江省桐乡县南。 修竹:长成竹的竹子。 鹧鸪啼(zhè gū tí):鹧鸪鸟的叫声,常在黄昏时发出,声调凄切悲凉。 赏析: 许浑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五律见长,其诗语言清丽、音韵和谐,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来表达情感,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这首诗写于诗人晚年,表达了他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首句“好山多在石湖西”,直接点明了地点——石湖西面的好山
【解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诗人以“扰扰百年内,相逢能几回”开篇,表达了对友人重逢的珍视之情。接着,“折麻空有意,抱病强登台”,既表现了诗人在与朋友相聚时,因不能畅谈而感到遗憾的心情,又表现了自己身体不佳而勉强登台的情景,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愫。最后两句“苕水太湖接,故人今雨来”,“苕水太湖接”,是说诗人和友人分别后,苕溪、太湖之水连接不断;“故人今雨来”,意谓友人今日来访
注释:雨后池塘的蒲芽长满了绿色,你出门时不要走得太快,免得我思念你。小孩子不懂离别的痛苦,自己烤了银簧对着月光吹奏。 赏析:这是一首别情诗。全诗以“和汝其通见寄”起兴,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之情。第一句写初春的景物,第二句写送友远行时的依依惜别之情。第三句写孩子不解离别之苦。末三句是写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题画 倪迂死后犹存画,权衲图来更有诗。 头白老南重题品,董元曾是巨然师。 注释:倪迁是宋代著名画家,他的画流传至今。这首诗是诗人对一幅倪迁的画作的评价和赏析。首先,诗人称赞了倪迁的画,认为他的作品仍然留存于世。接着,他提到这幅画被权衲所绘,并且还附有诗歌。最后,诗人提到了董源,他是南北朝时的画家,也是巨然的老师
【注】柴门:指简陋的家门。诗逋:即“诗债”,指因写诗欠下的债务,也指因写诗而未了结的事。青山:泛指山。 译文:柴门边流水潺潺,钓矶上悠然自得;梦中萦绕着遥远的天涯,鬓边已生白发。酒债和诗歌的债务还未偿还,又随人去看那连绵的青山。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客居他乡时写的,表达了诗人羁旅生活的辛酸和无奈。首句“柴门流水钓矶闲”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接着
诗句解读与译文城阴分手即天涯,岭树江云别路赊。 - “城阴”:暗示离别发生在城市的边缘。 - “分手”和“天涯”:表达了分离的地点和距离之远,天涯表示极远的地方。 - “岭树江云”:指地理环境的分界线,如山岭和江边的云朵,象征道路的遥远和未知。 - “别路赊”:意味着道路漫长且充满未知,比喻旅程艰难或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未到故园犹是客,忽闻乡语似还家。 - “故园”:指家乡。 - “犹是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登吴兴慈感寺阁》的原文,以下是逐句释义: 1. 亭亭高阁倚斜晖,廿载曾从此地归。 - 亭亭:形容建筑高大挺拔的样子。 - 高阁:指慈感寺的楼阁。 - 倚斜晖:靠在斜斜的日光下。 - 廿载:二十年。 - 曾从此地归:曾经从这里回去过。 译文: 高高的慈感寺楼阁在斜阳下显得格外壮观,我已经在这里住了二十年了。 2. 往事已随春草换,重来似觉故人稀。 - 往事已随春草换
注释: 墨花成阵醉题诗,宝带桥头客散时。 记得松陵南下路,驿楼听雨鬓丝丝。 墨花:指墨画或书法作品。 墨花成阵醉题诗,宝带桥头客散时。 墨花成阵醉题诗,指在宝带桥边,饮酒作诗,沉醉其中。宝带桥头,指的是宝带桥的桥头。客散时,客人离去的时候。 记得松陵南下路,驿楼听雨鬓丝丝。 记得松陵南下路,指记得曾经从松陵南下的路。松陵,地名,这里指从松陵南下。南下路,南下的路。驿楼听雨,在驿站楼上听着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