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言史
读故友于君集 刘言史笔下故友情深,思忆如潮 1. 开篇悲情涌上心头 - 大底从头总是悲:开头即展现深沉悲伤情绪,奠定全诗基调。 2. 筑城词触动内心 - 就中偏怆筑城词:提及与友人相关筑城之往事,引发深切情感共鸣。 3. 初成日怀念时刻 - 依然想得初成日:追忆昔日朋友成就之时,心中充满温暖与欣慰。 4. 寄出秋山与我时 - 寄出秋山与我时:想象将友人所作之秋山作品寄予己手,寄托思念之情。 赏析
诗句解析 1 楚俗翻花自送迎,密人来往岂知情。:这句表达了一种社会现象或人际关系的冷漠。"楚俗"可能指古代楚国的传统习俗或者文化背景,"翻花"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活动或仪式,而"自送迎"和"密人来往"则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缺乏交流与情感的连结,彼此之间仿佛是陌生人。“岂知情”反映了这种冷漠状态背后可能存在的误解或者沟通障碍。 2. 夜行独自寒山寺,雪径泠泠金锡声。
【注释】 ①弼公:即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的堂弟,官至洪州都督。 ②细发:比喻人的白发。 ③芭蕉:一种常绿植物,其叶呈长椭圆形,有光泽,夏季开花。 ④直待:直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王勃为友人弼公院所写。弼公是王勃堂弟,王勃曾写过《送别序》和《上殿赋》等诗赠给弼公。弼公病后,王勃写了这首七绝诗去慰问他。 首句“一头细发两分丝”,用夸张的手法,把头发比喻成白发
春游曲 花颔红騣一何偏,绿槐香陌欲朝天。 仍嫌众里娇行疾,傍𩍐深藏白玉鞭。 注释: 1. 花颔红騣一何偏:形容马的颈部和耳朵都是红色的,显得非常艳丽。騣(qióng),古代对马的一种称呼。 2. 绿槐香陌欲朝天:指春天的景色美好,绿槐树散发出清香,小路通向远方,好像直通天空。 3. 仍嫌众里娇行疾:即使有很多人在周围,也还是觉得这匹马娇小灵活,行动迅速。 4. 傍𩍐深藏白玉鞭
【注释】 惜花:怜惜花儿,怜惜花儿的美。共怜、老人偏惜:指年少时和年老者的两种不同的爱花之情。含露色:花朵上的露水还带有早晨晶莹的露珠。委尘红:被尘土染成红色的花瓣。每要:每次。心事:心中所想的事。风:指微风,这里借喻微风拂动。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人对花儿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即年少时和年老者的不同心态。年少时,诗人喜欢花儿的美丽,但看到凋谢的花儿,又觉得它们太可惜。而年老之人却喜欢凋谢的花儿
注释: 1. 此地缘疏语未通,归时老病去无穷。——这里因为关系疏远,语言不通,回家时我年老多病,不知道何时能回去? 2. 定知不彻南天竺,死在条支阴碛中。——我肯定不能到达南方的天竺(印度)去,只能死在沙漠之中了。天竺指代中国,暗指唐王朝。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前途的无奈感伤。诗中描述了诗人因语言不通而无法与故乡亲人沟通,以及因年老体弱而无法回家的情景
注释: 1. 越井台望:越过井台眺望远方的广州。 2. 独立阳台:独自站在阳台上。 3. 更添羁客异乡愁:更加增添了游子在外的思乡之情。 4. 晚潮未至早潮落:傍晚的潮水还没有到来,而早晨的潮水已经落下。 5. 井邑暂依沙上头:暂时依靠着沙滩上的村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阳台上遥望远方的景象,表达了他因远离家乡而产生的思乡之情。首句“越井台望”,点明了诗人眺望的方向和位置。接着
右军墨池 永嘉人事尽归空,逸少遗居蔓草中。 至今池水涵馀墨,犹共诸泉色不同。 注释: 右军:指王羲之,字逸少。 永嘉:晋朝的郡名,今属浙江温州。 逸少:王羲之的字。 遗居:遗留下的房子或遗迹。 余墨:指王羲之的墨迹留在池水里。 色不同:颜色有区别。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人借咏右军(王羲之)的遗迹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首句“永嘉人事尽归空”,写永嘉人去楼空的凄凉景象。后两句“至今池水涵馀墨
【注释】 远客:指远离家乡、在外的人。那能:哪里能够。返故庐:回到自己的家中。苍梧:指苍梧郡,今广西苍梧县一带,这里代指妻子的家乡。埋骨:指埋葬尸骨。痛何如:比死更痛苦。他时:将来有一天。相忆:互相思念。席上:宴席上。一纸书:即书信。 【译文】 远方的游子哪能够回到自己的家呢?妻子在苍梧郡埋藏着你的尸骨比死还要痛苦啊!将来总有一天亲戚们会相互思念你,而你在筵席上的书信却让人悲痛不已。 【赏析】
【注释】 碛:指沙漠。 蕃子牧马:唐代时,吐蕃人称唐人为蕃人。 天军:唐玄宗时,在青海一带设置的羁縻府州。后泛指边关驻军。 鸊鹈泉:地名,今青海共和县境内有“鸊鹈泉”。 【赏析】 这首诗写于天宝年间。诗人远眺西北,只见一望无垠的戈壁滩,群峰突兀,直上云霄;烽火台孤零零地矗立在山巅之上,烟雾缭绕。这是一幅荒凉的边塞风光。但在这凄凉的画面中却透露出一点生机,那就是在风尘中奔跑着的蕃人牧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