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贞吉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手握兵符下鲁中:握着兵符,意味着掌握了军事指挥的权力。"下鲁中"指的是前往山东中部地区,这里可能是一个战略要地或军事行动的发生地。 - 指挥诸将尚乘骢:指挥着众将,他们乘坐的是红色的马,这是古代将领常用的坐骑,象征着权威和地位。"尚乘骢"表明这些将领在赵贞吉的领导下,有着统一的命令和行动方向。 - 密收海上酬恩士:秘密地收集那些对国家有恩德的人
注释: 丈人:指河神或大水。 习水如抱子:熟悉水性,如同抱住孩子一样。 视身如虚空:把身体看得像虚空一样。 观物比骈指:观察物体像两手指头那样并排。 持念入平等:保持意念的平等无分别。 会物为己矣:理解事物是为自己而存在的。 奚啻小蝼蚁:何止是小小的蝼蚁。 能嗤垤中海:能嘲笑蚂蚁筑成的蚂蚁山。 来哂矜秋水:引来人们嘲笑那秋天的水。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万物的理解和尊重
桃川怀古次韵 周时人掩汉时关,秦代衣冠晋代山。 亡社鸟来歌滑滑,战场云度伴闲闲。 空传缑岭吹箫去,不识辽东戴帽还。 五百年逢一渔父,三三今傍绿溪湾。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朱应登所作的《桃川怀古》中的一首次韵之作。朱应登在诗中通过对桃川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历史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本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桃川的历史变迁和自然之美。 1. 词语解析: - 周时的关
【赏析】 “杖藜到处立苍茫”,诗人拄着拐杖,踏遍大地,放眼四望,所见只有那茫茫的青山。这一句是写景,是实景写照。“两脚青山老法幢”中的“青山”指代作者自己,因为诗中说“杖藜到处立苍茫”。 “飞去白云何处住,一蓑烟雨下吴江”。这两句是写景,但与前句不同。前句写远望所见,而此句则写近观所感。从上句看,诗人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时,不禁感叹:飞去的白云哪里能停歇呢?它只能飘浮在烟雨蒙蒙的吴江之上。这两句诗
【注释】 万叠:形容山高重叠。青山百道泉,指山中有许多泉水流淌。蓑:一种用草或棕皮做的雨衣。烟雨:细雾和小雨。老先:古代称年长有德的人为“老前辈”或“老先”。先天:这里指年老。暗:暗中。皇王帝伯篇:暗指帝王的诏书、诰命等文书。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画面上是连绵的青山,山间有许多条小溪流过,在青翠欲滴的山色中还有几处小亭,亭旁有一人披着蓑衣,手持烟斗,正站在一座石桥头,望着远处的山峰沉思
【解析】 “帝遣巫阳”句:皇帝派遣巫阳与旧时灵魂,骑着瘦弱的马去拜访苏门。 “又骑羸马访苏门”,这句是说,巫阳骑着疲惫的马又去拜访苏门山。 “虽逢高士不相顾”,“高士”指屈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虽然遇到了隐士,却没有得到他们的理睬,但是比起在湘江上哀叹屈原的浮尸,还是幸运的。 【答案】 译文: 皇帝派巫阳与他的灵魂相会,骑着疲惫之马,又去拜访苏门山。 虽然遇到隐士,却得不到他们的青睐
钓渔台 醉骨烟云艇慢开,半竿风雨上渔台。 无人知是寒山子,明月玉箫呼未回。 注释:在微醺的状态下,缓缓地驾驶着小舟,在烟云缭绕中前行,突然一阵风雨袭来,我站在渔台上。没有人知道我是寒山子,因为只有明月知道,我在吹着玉箫,但是呼唤的声音却一直没有回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风雨中的渔台,他微醺、迷茫,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到温暖的家。他用“醉骨烟云艇慢开
送张少渠给舍赴莱守任一麾何事海东行,万里三山蜃气横。 宦处有仙应肯度,水中成市不须惊。 向来忧国青衫泪,此去全身皂帽情。 安得同心常不别,斜阳空倚石头城。 注释: 一麾:指一纸任命状。海东:指东海之滨。这里代指山东莱州。 万里:形容距离遥远。三山:即蓬莱山,在今山东省烟台市东北海滨。蜃气:指海市蜃楼。横:横陈。指海上出现的一种自然奇观。 官处:做官的地方。应肯度:应当能够理解。 水中成市
注释: 1. 终南捷径不须猜:终南山的捷径,不必去猜测。终南,山名,位于陕西省秦岭中段南坡。这里指隐居的地方。 2. 少日追名老大回:年轻时追逐名声,到年老时反而回来。 3. 办得七松行道处:在七松亭行走。七松,地名,位于陕西秦岭南麓。 4. 归迟犹胜未归来:虽然回来晚了,但仍然好于未曾回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诗。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年轻人的行为,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下是对这首诗《赠真定刘中丞》的逐句释义、翻译,以及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1. 诗句释义: - “中丞开府握兵权”:中丞,是古代官职名称,通常指地方军事长官或中央高级官员。开府则意味着拥有独立的权力和指挥权,可以自成一国,不受外界干扰。在这里,赵贞吉通过这个描述,赞扬了刘中丞在军事领域的权威和影响力。 - “威辅声名霄汉悬”:霄汉,古代用来比喻高远的天空,此处用以形容名声如天空一般高远而不可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