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祖望
钝轩谓瓜子蛤未有赋者因同作 海王的副手——瓜子蛤,留下了它的仁。飞入新蒲得到化身。 红药风翻初上市,黄梅雨过尤宜人。 芳鲜聊为薄醉下,大嚼未堪老饕陈。 不知许事且作达,掌故长贻合氏珍。 注释:钝轩(yun)是作者的朋友。“海王”指海神。“副瓜”是指瓜子蛤。“飞入新蒲”意思是瓜子蛤飞进了新蒲草丛中。“得化身”比喻瓜子蛤在这里得到了新生,获得了新生。“红药风翻初上市,黄梅雨过尤(you
注释: 1. 茫茫望帝结春愁,百鸟分愁直到秋。——茫茫,无边无际。望帝,传说中蜀汉的君主,后来被尊为神。春愁,指春天的忧愁。百鸟,各种鸟儿。分愁,分担忧愁。秋,秋天。 2. 试看沙虫祈速死,谁言山鹧肯迟留?——沙虫,一种水生昆虫。祈速死,祈求快速死去,这里指沙虫在水里挣扎求生。山鹧,一种生活在山上的鸟类。迟留,延迟停留。 3. 赤符那得兴鲸背,白版虚传瑞鲤头。——赤符,古代的一种符咒。兴鲸背
嶰谷北行同人分赋行装予得油衣 注释:嶰谷,地名。北行,指向北行走。同人分赋行装,指与同伴一起分担行李。予得油衣,指得到了油布制成的衣服。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对同人的思念之情。 译文:嶰谷,地名。北面行走着,和同伴们一起分担行李,我得到了油布制成的衣服。 客里难教用瓦精,偏逢雨雪送长征。 注释:客里,指旅途中的孤独感。难教用瓦精,意为难以应对这种孤独的感觉。偏逢雨雪送长征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仔细判断正误,即可作出正确选择。 题干要求“逐句释义”,所以考生需要结合诗句进行解释。 第一句中“丛桂香随暮雨沉”的意思是:桂花的香气在暮雨中弥漫; 第二句中“旅人独坐正萧森”的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坐在旅馆里,环境十分清冷寂静; 第三句中“相逢旧雨皆华发”,的意思是:和那些久别的老朋友相逢了
榆林村中吊戴帅初 剡源老子师传盛,曾从巽斋复厚斋。 洞天福地酿清气,残山剩水伤老怀。 盛淳百年遗民贵,至元一出晚节乖。 而今文统将谁寄,红树黄泥漫满崖。 注释: 1. 戴帅初,诗人的朋友,被罢官后隐居在榆林村中。 2. 剡源,地名,位于今浙江省上虞市,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 3. 师传盛,指戴帅初受到道教的影响深厚。 4. 曾从巽斋复厚斋,指的是戴帅初曾从巽斋和厚斋学习,两个都是道教的流派。 5.
空山循发诉牢愁,为道秋今非我秋。 夏肄更谁完百粤,周遗枉自愧双留。 不堪东望长垂翼,祗合西归亟掉头。 三复林生大还句,居然骚些共神游。 注释: 1. 空山循发诉牢愁:在空旷的山中沿着头发倾诉深深的忧愁。 2. 为道秋今非我秋:因为现在是秋天,而我却不是秋天的人。 3. 夏肄更谁完百粤:夏天的学习更是谁能完成对广东地区的学习? 4. 周遗枉自愧双留:周朝的遗迹被遗忘了,自己却感到惭愧。 5.
《初八日甘谷招饮题其小照五卷 其二》,清代诗人全祖望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下面是诗句、译文及注释的具体分析: 1. 诗句解读: - 君今杖之始:“君今”指友人现在才刚起步,“杖”为古代的一种拐杖,引申为年老体弱。此处描绘了友人虽年事已高,但仍需借助拐杖行走。“荧荧藜火青”形容夜晚微弱的灯光,象征着希望与温暖。 - 更阅五十载:“更”表示时间更迭,“阅”是经历
题故都督传示容生 戊子翻城事可哀,最怜故督是奴才。 已成负国谁辞咎,浪欲归朝竟致灾。 岂有遗民俱不考,妄将大节漫相推。 桂林残史犹堪证,曾受襄平封册来。 译文: 戊子年我翻越城墙,这件事让人感到可悲。最让我怜悯的是,那位故去的都督竟是个奴仆。他已经成了国家的罪人,谁又能替他承担责任?他曾经想要回到朝廷,却导致了更大的灾难。难道只有那些被遗忘的人们,没有被记载下来吗? 我们不应该忽视他的大节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秋来蕉萃倦题糕,诸子行吟兴各豪。 - 秋来蕉萃:秋天到来,聚集在蕉叶下。 - 倦题糕:疲倦于题写糕饼。 - 诸子行吟:各位学子正在吟诵。 - 行吟:行走时吟咏诗歌。 - 兴各豪:兴致高昂。 -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学子们活跃的氛围,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场景的喜爱和感慨。 2. 五岭炎风宜落帽,八能清韵在登高。 - 五岭炎风:指五座山岭上的烈日和热风。 - 落帽
诗句: 胡都督宗武字宪伯杭人故张尚书部将也江督郎公曾招之入幕固辞而止予至杭其子来见叩以其详不能了了但言尝与田雄大战鄞之太白山下亦失其年矣 译文: 胡都督宗武,字宪伯,是杭州人。他是前张尚书的部将之一。江督郎公曾经请他进入幕府,但他坚决推辞了。我到达杭州时,他的儿子来见我,询问详细情况,但我无法了解。只是说他曾和田雄在鄞县的太白山下大战,也失去了他的年龄。 注释: - 胡都督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