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祖望
粤中之梅,祖台岭而宗浮山,然其馀郡国颇稀少, 粤中指的是广东一带,台岭和浮山都是著名的梅花产地。然而,其他郡国梅花就不那么常见了。 予至端溪,因忆海目诗中言:“官棠山中多古梅”, 我来到端溪,就想到了海目曾经在诗中说过:“官棠山中多古梅”。 官棠,海目之别墅也,今未知存否,乃语诸生访之。 官棠是海目的别墅,不知道现在还是否存在,于是我就让学生们去找找看。 岭外梅花自古传,而今花事竟萧然。
注释: 1. 初八日,甘谷招饮,题其小照五卷:这是诗人的自述,表明他创作了《题小照五卷》诗。初八日,甘谷招饮,意味着他邀请朋友在甘谷设宴。题其小照五卷,意味着他把《题小照五卷》诗写下来,并收藏在五个卷轴里面。 2. 有诗已成冢:意思是说,他已经写了很多诗,这些诗就像一座坟墓一样,埋藏了很多他的心血和情感。 3. 殉以所断髭:意思是说,他把那些被自己砍掉的胡须作为诗歌的象征
【注释】 初八日,甘谷招饮,题其小照五卷 其三:这是王稚登的诗作。首二句写诗人夜梦的情景。梧月窥枕畔,指月光射入枕边;松风入枕中,指松风吹入枕中。第三句“莫嫌长惺惺”,是说诗人虽长年昏睡,但并不厌恶。第四句“一梦到空中”,是说在梦中竟到了天上。末句“空同”即与“同”,意谓人虽然死去,但灵魂却飞升到天上去了。全诗写诗人梦见自己已死去,而灵魂却飞升到天上去了。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夜梦的情景
诗名:《得衡阳谢令札请改南游之棹于明年》 诗句详解: - 未有昌黎锐:此句形容诗人尚未有如“昌黎”(唐代诗人韩愈)那样的锐利和犀利。昌黎锐,意喻思想锋利,才华横溢。 - 犹然阻望云: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充满期待但同时也感到些许迷茫和困惑,就像站在高山之巅却看到云雾缭绕。 - 梦随彭蠡鸟:彭蠡,古地名,位于今江西省,这里借指梦境中的自由飞翔。梦随彭蠡鸟,比喻在梦中自由驰骋、不受拘束
【注释】 方丈:和尚的住所。灵皋:山名。至杭:到杭州。见之:见到他。灵隐:地名,今浙江省杭州市北。予:我。遣使:派使者去找。寓:寄居之所。良自好:确实很好。避客一何深:为什么躲避客人呢?一何:多么。良:实在。红叶:指秋天的树叶。斜阳:夕阳。路:这里指山路。茫茫乱我心:在迷茫中扰乱了我的心情。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是作者于宋理宗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初春
诗中第一句“事始原觞政,于今尽失传”,描述了一种制度或政策的起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无法完全恢复或传承下去了。这句话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情况,表达了对某种传统或制度变迁的感叹与惋惜。 第二句“如何宰天下,强欲祖周官”,进一步探讨了这种制度变革背后的原因和意图。作者通过使用疑问句式,表达了对于这种试图模仿古人制度做法的困惑和不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变革中的复杂情感和态度。
【注释】 1. 杭二堇浦:指诗人的朋友。 2. 故我久荒落:故我,我的;荒落,荒凉衰败。 3. 夫君亦阔疏:夫君,丈夫;阔疏,疏远、冷淡。 4. 清狂翻长进:清狂,清高不羁;长进,进步、提升。 5. 且共卧菰芦: 菰芦,即芦苇,一种水生植物,古人常以之代床。 【赏析】 《与杭二堇浦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诗中通过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注释】杲堂:即杲日堂,是佛教净土宗的一座名寺。一瓣香:指佛前一炷香。再峥嵘:形容人再次振作、奋发。长明灯:永远不灭的灯火,比喻光明。 【赏析】《题照五卷》组诗共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五首。诗人在甘谷与友人相聚,为友人写照,并题诗一首赠之。这首诗以颂扬友情为主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情感真挚感人。其中“长明灯”比喻朋友之间的友谊像长明灯一样永不熄灭。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
【注释】:初八日,甘谷招饮,题其小照五卷 其四 秋风苏病骨,爽气来西山。 豁然方寸中,孤鹤同高闲。 【赏析】: “秋风苏病骨”,秋风使人感到舒畅,好像可以消除人的病痛。这句诗用秋风的凉意来比喻诗人内心的清凉和舒爽。“爽气来西山”,西山的清新空气使诗人感到精神振奋。 “豁然方寸中”,豁然开朗,心胸开阔。“孤鹤同高闲”,诗人与孤独的高洁之士一同享受清闲自在的生活。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注释】 筼(wén)亭:即筼筜亭,在海昌县,是北宋名臣晏殊的别墅。使君:古代对地方长官的尊称。“海波喜宁静”四句:海波喜欢平静,太守应当安闲自在。时闻桃花气,生香研席间,不时听到桃花的香气飘来,使人心情舒畅,就坐在书房里品茗。 【赏析】 《筼亭宪使海昌署斋池馆杂咏 其二》为宋代文学家晏殊所作咏物诗。这首诗通过赞美筼(yún)亭,表达了诗人对恬淡、清闲生活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平易自然,含蓄蕴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