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祖望
翻译:饿狼在我前面嗥叫,饥豹在后面咆哮;果然杨叛儿,一夜之间像兔子一样逃跑。 注释: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全祖望的作品,名为《奴子胠箧而逋得三绝 其一》。诗中通过描绘“饿狼”、“饥豹”的咆哮和杨叛儿的逃跑,表达了对某种不良现象的不满和对正义、善良力量的赞美。 赏析:全祖望以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表达了对黑暗势力的痛恨以及对公正、正直力量的赞美。诗句中,他运用了动物的形象来代表邪恶的力量
诗句注释: 1. 方寸匆匆乱 - "方寸"通常指内心、思想。"匆匆乱"表示内心的混乱和急切。 2. 归曹自不禁 - "曹"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军队或者官场。"自不禁"表达了一种无法控制的冲动或情感。 3. 晚为中执法 - "晚为"可能表示晚年或者晚节,"中执法"则是指执行法律或规章。 4. 无乃负初心 - "无乃"是“莫非”、“是否”的意思。"负初心"表示违背最初的理想或承诺。 译文:
【注释】 吴市:即吴都,今江苏苏州。白杜鹃花:杜鹃鸟羽色似白色,故称白鹃。 望帝:传说中周朝末年蜀王杜宇,号望帝,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哀婉,所以后人称这种鸟为“杜宇之魂”。国:指蜀地,四川成都一带。赤符:古时皇帝用朱红色作标志,称赤符。 嫣然:形容笑的样子。白帢:白色的头巾。杜甫《题韦司业》诗:“高堂见白帢。” 江湖:江河湖海,指广阔的水域。 赏析:
读史小咏 其二 李谷 礼称三不吊,畏最笑人庸。 周家贤宰相,后死愧韩通。 注释:根据《礼记·檀弓下》中的“丧致其哀,祭致其敬”和“古者言之不出,今也言者是亦,则吾弗敢言矣。”可知,“礼称三不吊”是指对那些不能承受死亡打击的人表示同情或怜悯。而“畏最笑人庸”则是指那些对死亡持轻视态度的人,会被人们嘲笑为愚蠢。周家贤宰相指的是周公旦,他是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的去世让人们感到惋惜和遗憾
注释: 奴子:指诗人的侍从。胠箧而逋:偷偷地拿走了箱子中的钱财。三绝:这里指诗的第三句,意为“偷钱”。其三:《诗经·魏风·硕鼠》中的句子,原意是“有鸟雀来吃我,有虫豸来咬我。”这里用来形容侍从偷钱的行为。 译文: 我的奴仆偷偷地拿走了箱子中的钱财。 我迟些时候才能渡过长江回来,或许还可以多得到一些黄金。 那个愚蠢的奴仆就像鴳鼠一样,这次离去真是太仓促了。 赏析:
注释: 奴子(奴仆)撬开箱箧而逃走,得到三篇绝妙的文章。 初筮丧僮仆,再筮丧资斧。 剩下的竹简在箱中作祟,这等人被抛弃如同尘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仆人离去的感慨和对人才弃置的无奈。诗中“奴子胠箧而逋得三绝”指的是一个奴仆偷走了主人的箱箧,得到了三篇绝世的文章。而“剩馀笥中作”,则是指那些剩下的书简在箱子里作怪,象征着这些人才被浪费了。最后的“斯人弃如土”
【注释】: 筼亭宪使海昌署斋池馆杂咏 其一 竹南诗屋:筼亭是作者的住所,海昌是作者的任所。“其”指筼亭,“其北”、“其南”都是指筼亭。 “其南”、“其北”:指南面、北面,分别指主人和诗人自己。 “无俗韵”:没有庸俗的情趣。“亦虚心”:也有谦虚的心志。 【赏析】: 筼亭,是作者的住所。海昌是作者的任所。 其北有浓阴,其南有微吟,意思是说,在它的东边,是一片浓绿荫凉;在其西边,则有细微的吟唱声。
【注释】 补史亭:指元好问曾为修撰官,负责校对国史。 碑事:撰写碑文之事。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怀之作,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来抒发自己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全诗共三联,首联以“读史”开篇,写诗人在补史亭中,夜深时分听到山中有哭声,引发联想与感慨。颔联写诗人因撰写碑文而引发的思考,认为千古以来总会有人对其碑文进行评说。颈联进一步阐述这一思想,指出历史人物的功绩和过失都会被后人评价,因此诗人感到不安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第一句:谁人能招引曲氏,再次为惠泉增添羞耻。 - “谁人”:询问是谁。 - “招引”:引导或招致。 - “曲氏”:这里可能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师或制酒高手。 - “羞耻”:此处指羞愧。 - 第二句:从出山以来原已浑浊,何况经过糟邱。 - “出山”:比喻离开朝廷或官场。 - “浊”:这里指浑浊不清。 - “糟邱”:指酿酒的过程,特别是指发酵、发酵后处理等环节。
注释: 新传挟书律,辱过溺巾时。 不道诸才彦,终无萧望之。 译文: 新的法律规定,侮辱和陷害贤人,这是不应该的。 没有人才如萧望之那样的贤者,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期所作,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失望。首句“新传挟书律”指的是新近颁布的法律,禁止人们携带书籍进入公共场所,以此来限制人们的思想和言论自由。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保守和封闭,对人才的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