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善宝
【诗句】 楼外长江江上水,水流东去沉沉。白云出岫本无心。远山浮浅黛,明月冷疏砧。 来往蒲帆浑不定,忘机沙上闲禽。渔歌高唱绿杨阴。个中饶野趣,此外少知音。 【译文】 楼外的江上水波滚滚向东流,江水流动声音低沉而深沉。白云从山间升起,原本没有目的。远处的山峰被淡墨画出,月亮在寒风中敲打着稀疏的琴声。 来来往往的小船似乎都失去了方向,悠闲地停留在沙滩上。忘记机巧的鸟儿在沙地上休息,悠闲地鸣叫
注释: 1. 虞美人·送春:词牌名,又名“一叶落”“天涯夜雨”“相思曲”等,是唐五代时期流行的一种词调。此调以柳永、周邦彦所作为代表,其格律要求严格。全词共分四片,每片十一句五仄韵,前后片各三句换韵;第一片三句两平韵,第二片六平韵,第三片三平韵,第四片三平韵;第一片首句押韵,第二、四片都押韵;第二片和第四片首句押韵。 2. 问春欲去归何处:询问春天要去哪里? 3. 怪底春无语:春天为什么不说话?
诗句释义 1 潇洒吟情在灞桥:潇洒地表达着对诗歌情感的热爱,地点是位于灞桥。“灞桥”是一个著名的历史地点,通常与离别和送别有关。 2. 杖挂诗瓢:拿着装有诗篇的瓢,象征着诗人携带着他的作品四处行走,强调其文学创作的活动性和流动性。 3. 驴踏琼瑶:描述一个驴子正在践踏如玉般清澈的地面,这里的"琼瑶"可能暗指清澈、纯净或美丽的景象。 4. 阳春一曲调应高:使用《阳春白雪》来形容音乐的高妙
注释: 寂寞疏林落日,凄迷衰草黏天。一片冻云归远岫,倪迂画笔悠闲。只少寻梅踏雪,隔溪遥指吟鞭。 注释:在稀疏的树林中夕阳落下,凄凉迷离的败草粘在天空。一片冷清的云彩飘向远方的山峦,倪迂的画笔闲适地挥洒。只有寻找梅花踩着雪花,隔着小溪遥指吟咏的马鞭。 笑向春花丛里,妆成秋树村前。转眼风光都不是,空余寒雾寒烟。幸有停车归客,还来石径流连。 注释:笑着走向春天的花丛里,装扮成秋天树木的村庄前面
【注释】 卷地:形容风势很大。朔风阵阵,过江征雁行行:指北风刮得很大,大雁飞越长江。底事:为什么。劳劳:劳累的样子。无定踪:没有固定的归宿。只缘:因为。辛苦随阳:随顺太阳的运行。清夜月明人静,残星几点微茫:夜晚明月当空,万籁俱寂,只有几颗星星闪烁,显得暗淡不明。毛羽谁怜:羽毛丰满的鸟儿,谁能怜悯它?书空:写字作诗,以抒写忧思。枉费:白白浪费。嘹唳一声愁欲绝,芦花两岸飞霜:鸿雁鸣叫的声音凄切悲凉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够根据具体的诗句内容,结合题目要求和提示信息,从语言特点、写作手法、思想情感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 “夜过塘栖”一句是写景,交代了诗人夜行的情景:夜晚在塘栖路上经过,离家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凉风”“袂”点明时间和环境:天气已经很冷,秋风拂面,衣角也感到凉意,说明已是深秋时节;“孤月”点明时间:月亮高悬
诗句如下: ```听尔丝缫五夜,令人毂转三更。 可怜镜子织难成。 金井阑边露冷。 亦有机声轧轧,何须灯火莹莹。 梦回明月半窗横。 一片梧桐疏影。 ``` 赏析: 这首《西江月·络纬娘》的原文描写了一个女子在夜间听着纺织机声直到天明的情景,表达了她内心的孤寂和对爱情的渴望。诗中通过描绘夜晚的寂静、织机的声响以及窗外的明月,巧妙地传达了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和对爱人的思念。同时,诗中的意象也十分优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除夕夜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1. 行尽山程与水程,故乡风景已全更:我已经走过了所有的山路和水路,家乡的风景已经全都变了。 译文:我已经走过了所有的山路和水路,家乡的风景已经全都变了。 注释:山程(山间的道路),水程(水边的道路);故乡(自己的家乡)。 2. 一年又向今宵尽
忆江南·早春 风一阵,渐渐扇微和。杨柳烟开青似染,池塘水暖绿生波。 疑是镜新磨。 注释: -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景色,通过细腻的文字,展现了江南早春的美丽画面。 - “风一阵,渐渐扇微和”描绘了春风的温柔与和煦,让人感到舒适和惬意。 - “杨柳烟开青似染”形容了杨柳树在春风中摇曳的景象,仿佛被轻风吹拂过一般,显得生机勃勃。 - “池塘水暖绿生波”则进一步描绘了池塘水面上的波光粼粼
云散星沉,乌啼花落,魂销南浦归舟。 任万般离恨,百种闲愁。 都付西风黄叶。 随带水、只向东流。 空相约,南枝梅绽,谁续斯游。 悠悠。 蟾圆易缺,偏潘岳多情,顿折莺俦。 怪嫦娥底事,笛返琼楼。 畴把鸾胶再续。 弹别调、数尽寒筹。 寄鱼书,叮咛青鸟,早到明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