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繻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 诗句: 1. 秋空怒涛涌不止,万籁怒号动万里。平分秋色何处看,海风吹立海弥弥。 2. 海潮滂沛上冈陵,海岸邻居没风水。黑云蔽天天色沈,浮壒入云云气紫。 3. 一路山川齐撼摇,千年树木群飞起。南北东西不可知,汹汹声从西北始。 4. 予时道上匍匐行,碀礐礌礐砂砾倾。摐金伐鼓俨临敌,身欲赴前势难争。 5. 皇皇避入人家坐,忽见千船、万船破。空际飘帆作纸飞,眼中老屋如箕簸。 6.
南风送君来,复欲送君去。溪口茫茫云,山头重重树。 注释:南风吹送朋友前来,又想要送走你离去。溪口迷茫的云雾,山头重叠的树木。 译文:南风吹送朋友前来,又想要送走你离去。溪口迷茫的云雾,山头重叠的树木。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为林十在南归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座上赋赠林十 南风送君来,复欲送君去。溪口茫茫云,山头重重树。 注释:南风吹送朋友前来
焰峰崔嵬天一尺,峰下诗人林君宅。 来诗遥遥怀鹿渠,鹿渠流水冬寒碧。 前日送钝翁,共迟鸿泥迹。 钝翁归去不可追,广州山与海天隔。 复有松江食鲈鱼,君家十叔殊难得。 寥寥人散天一方,我与君居亦并僻。 安得君向鹿溪游,我向焰峰亦作客。 题诗名山祷山灵,回天转海洗尘积! 【注释】 ①焰峰:指火山。崔嵬:高峻。 ②林君:林幼春。 ③来诗:指林幼春寄来的诗。 ④鹿渠:地名,即今广东中山县的鹿角村。
【注释】 君不见:你看啊!山人:指隐士。委肉饲饿虎:比喻弱肉强食,任其宰割。空望𧲣(páng)虎:白白地指望饿虎来保护自己。𧲣虎守门户:守着家门,指靠老虎来保护自己。急时篱下暂相依:在危难时刻,暂时依靠他。攫(jué):抓取。使充饥肚:成为自己的肚子饱食。又不见:又怎么不看见。苑监:皇帝的近侍。驱狼牧羊群:驱赶狼去放养羊群。一狼能使千羊奔:比喻有权势的人可以控制很多人。弱肉强食:强者吃弱者
诗句与译文对照: 1. 诗句: 昔年兵气冲扶桑,为虺、为蛇海上狂。军中惟有哥舒翰,城下竟无张睢阳! - 译文: 昔日战场上战火连天,犹如毒蛇一般肆虐海上。唯有哥舒翰将军坚守阵地,而张睢阳却未能守住城池。 2. 诗句: 岛夷猖獗不可制,一撮苗山能抵当。台湾破碎已三载,至今人说徐、吴、姜。 - 译文: 岛夷猖狂难以制服,只有那一片苗山才足以抵挡。台湾已经破碎三年,人们仍然谈论徐、吴、姜三位将领。
【注】梁钝庵:即梁章钜,清代学者。 【译文】一年不见梁钝庵,听说他已作古人谈。广州潮际风和雨,曾记游踪到东南?先生诗笔能使健,时如老骥腾服骖。五十功名无所就,三千里路犹健探。 【赏析】此诗为诗人怀念梁钝庵的诗。首联点明时间与地点,“见说已作古人谈”表明作者对梁钝庵的敬重之情,对其已经作古表示惋惜,同时表达了对梁钝庵的思念之情。 颔联“广州潮际风和雨”
【诗句释义】 诗函报林十,适又渡海,歌以寄之 林十:即林子。林十是闽中人,与作者有很深的友谊。 去年烽火起,君去罩雾里。雾山一一高,君视等鸿毛。 去年(天启三年)福建发生战乱,林十被迫离开家乡。 海上行舟一去不复返,温陵旧地是晋时的海滨。 晋时:指晋朝时代。温陵:即建瓯,古称东阳郡,在福建建瓯市。 当时亦避羯奴苦:指躲避胡人的暴政。羯:指匈奴族。 文物衣冠犹俨然,城郭襟海带云烟。 文治武功仍如故
【注释】 1. 哀罗山:诗人登高东望,遥想冲宇云山中。 2. 君家去我数十里:距离很远。 3. 国恨家常两不堪:国事和私事都让人感到难以承受。 4. 寄书劝学近迂理:写信劝勉读书是很迂腐的行为。 5. 有子读书半途止:儿子只读到一半就停止不继续了。 6. 时乱俗殊君未知:国家动乱,风俗不同,你还不知道。 7. 安得长言到君耳!:如何能够听到你的声音。 8. 放怀回首望他山
《钓龙台歌》 钓龙台,高崱屴,千年故址潮千尺。 钓龙台前海水深,钓龙台后风云黑。 于今不见闽王来,犹见闽王钓时台。 台对荒祠自今古,台成浮世如尘埃。 注释: - 钓龙台:指古代的钓龙台遗址,位于现在的钓鱼台附近。 - 高崱屴:形容钓龙台地势高峻。 - 千年故址:指钓龙台经过长时间的历史变迁,依然屹立不倒。 - 钓龙台前:指的是钓龙台的前面,也就是在海边的位置。 - 钓龙台后:指的是钓龙台的后面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释义”。然后结合全诗内容进行理解分析即可。 首联“闻客述施孝廉仁思双妾殉节事有感”,大意是听说你叙述施孝廉的两位姬妾为了爱情双双殉节的事,我感慨万千。 颔联“彰城既失君亦行,辽东有鹤去不还”,大意是说,在彰城已经失去的时候,你也离开了;就像辽东的那只鹤飞走了,不再回来一样。 颈联“三年君付一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