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繻
【台湾沦陷纪哀】 玉人镌印绶,戎仆制旗常。 欢迎动郊野,宣耀照城阊。 覆舟得援溺,黔首喜欲狂。 逃遁先有人,万民阻行囊。 推戴大抚帅,中流恃宝航。 磨戈思一战,同泽赋三良。 黑旗兼栋军,曩岁经战场。 人心乃叵测,林氏首徜徉。 国恩不奋报,梓里不筹防。 敌氛来海上,引兵竟归藏。 无才哥舒翰,中夜起皇皇。 敌骑犹在边,唤渡觅洋商。 托词将督战,脱身沧海旁。 马厩冲烟火,无主乱兵攘。 居民不得安
台湾沦陷纪哀 逾月聚兵往,民众见驱狼。 所叹刘光世,晚节不昭彰。 战守两茫然,坐镇岂民望。 为时固云久,赴敌未慨慷。 传闻于道路,今已去敖仓。 巍巍赤崁城,一带失保障。 可怜海外民,戴汉心未忘。 凶耗虽耳熟,疑信不求详。 昨日海关处,新令悬煌煌。 赋税将重征,不及恤流亡。 今春多灾异,天上分玄黄。 不出旬日间,澎湖受兵殃。 为时甫半年,黑劫换红羊。 蹂躏二千里,犹未收欃枪。 嗟我中华产
【注释】: 1. 前朝有往来:以前和前朝有来往。 2. 最敬中邦士:我最尊敬中原的士大夫。 3. 今丁国势衰:如今国家形势衰落。 4. 侮吾此为始:欺负我们开始。 5. 祸胎谁养成:祸根是谁养成的。 6. 傅相李:唐朝宰相李林甫,字林甫(一说李林甫是唐玄宗的宠臣)。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衰败的感慨以及对前朝和中原士大夫的怀念之情。首句“前朝有往来”,表明诗人与前朝有着密切的联系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和生动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主要信息点来概括答案。 要读懂全诗,了解大意,把握诗人的情感。然后从内容上进行概括归纳。注意“谁真宰”一句中“谁”的意思。“耕者老农耕之筋力殆”的意思是“耕者年老力衰”,意思是说耕田的人年纪大了。再结合“夏畦冒雨种地瓜,秋天霜冷枯根芽”可知,这里写的是农事活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闲居即事》。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 1. "大荒海外托纵横,寂寞人间气不平。" 解析: - 大荒海外:指广阔的天地或世界。 - 托纵横:比喻世事变幻莫测,如同纵横交错的线条。 - 寂寞人间:形容人间的孤独和不如意。 2. "宗炳空怀五岳志,潜夫未遂九州行。" 解析: - 宗炳:东晋著名画家、音乐家、雕塑家,有志于游历名山大川,却未能如愿。
【译文】 乾坤之中,火器不敢逞强。上面有炎帝的车轮,下面有炎帝的水井。 大地上的机器不敢制造东西,西面有弱水,东面有汤谷。 气机潜藏,一朝开张,千山万山,鬼神哭泣。 机械循环什么时候会穷尽?生民万千,都会受到荼毒。 时势所趋亦难阻止,竭力为之将胡底? 损伤元气,人民怨咨,台湾削削痛肤理。 加赋征商罄国赀,机器局中贮祸水。 国家自强在无形,销金铄石通精诚。 西洋有用之道不在器,惠政善谋无不兴。
溪边田 流沙澌澌云漠漠,朝为青田暮为壑。 海外沧桑倏变迁,溪居莫道田家乐。 昨朝来时看绿禾,今日来时看素波。 老农负犁何处去,田在溪中万顷多。 溪边家家学耕作,春刈秋收岁岁过。 农夫最爱千年业,安得天上枯黄河。 溪头未归村犬吠,家中早已到催科。 老农闻之长叹息,欲罢不能行不得。 晚涨三篙流潺潺,仰视苍天无日色。 译文: 流沙的河流在云间蜿蜒流淌,早晨是一片青翠的稻田,到了傍晚就变成了深沟大壑。
这首诗描述了铁路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同时也表达了对铁路建设的质疑和担忧。 第一句“铁车路”是整首诗的主题,描述了铁路的轰鸣声和疾速前行的情景。第二句“声轰轰,如霆雷,火炫炫,如流电。”形象地描绘了火车行驶时发出的声响和光芒,给人以震撼的感觉。第三句“双轮日驭速催行,回头千里忽不见。”则进一步展现了火车的速度之快,让人在瞬间看不到它的踪迹。 第四句“抵掌欲笑夸父迟,轮台一日周围遍
这首诗的翻译如下: 津头整布帆,好风正东南。 舟人不敢过,验船者二三。 偏隅一黑子,津吏亦眈眈。 鹿港非隩区,征商有馀馋。 由斯观天下,遍榷何以堪。 我到鹿津头,偶问鹿津吏。 关津不惮繁,尔身有何利。 自言利涉途,官一吏三四。 温饱在于斯,馀乃为公事。 乃知民之艰,半多吏所置。 朝廷徵其一,吏胥徵其二。 叹息古人贤,利薮在乎义。 一歌何易于,朝廷广恩意。 下面是逐句释义和注释: 1.
【诗句】 岁在戊子月在酉,地上欃枪天彗帚。 社鼠野狐哀嗷嗷,一队健儿负梃走。 蛮烟细民无异志,只因新令掊克苟。 新令之条行者谁,刘公铭传来抚守。 自请住台过十年,剪除荆榛使财阜。 去岁剿番剿不成,遂向民间增税亩。 一方田园十数弓,丈量比前长八九。 累锱积铢算不遗,官乃与民争利薮。 不为朝廷培本根,斫丧元气焉能久。 区区弹丸何足言,坐使皇朝伤高厚。 农夫商贾不聊生,纷纷痛心又疾首。 浙东计亩为公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