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繻
金陵杂诗 虎踞龙蟠古帝阊,湖山虽歇尚苍苍。 微茫无数前朝迹,叠嶂长江绕建康。 下关浦口水悠悠,阛市东南占上流。 狮子山头白门路,兵旗不似阅江楼。 残泉犹有五龙澄,四角皇城剩两棱。 游遍帝乡如驿传,明宫过后过明陵。 一路青青叫画眉,朝阳门外柳如丝。 马蹄踏过钟山背,何处昭明饮马池。 朱雀桥空古色稀,燕飞不见旧乌衣。 秦淮桃叶流如故,画舫青溪日暮归。 废苑荒台感不禁,青溪流水到而今。
注释: 天然高格印窗纱,墨迹淋漓瘦影斜:自然高洁的品格就像印在窗户上的纱帘一样,而你的墨迹虽然有些凌乱,但是瘦弱的影子仍然清晰可见。 忆昔骑驴山驿路,雪中三见汝开花:回想过去骑着驴子在山间的驿站路上,雪中你三次开放出美丽的花朵。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杜友绍画了一幅梅花图,诗人对此赞不绝口。全诗以梅为题,表达了对梅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第一句"天然高格印窗纱"
这首诗描绘了三台洞的壮丽景色,并借以抒发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自然造化的赞叹。 第一句“一洞入山腹”,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三台洞的第一个洞口,它深入山腹之中。这里采用了“一洞”这个词语,突出了其深邃、神秘的特点。 第二句“一洞凌苍穹”,进一步描绘了第二个洞口高耸入云的景象。这里用“凌苍穹”来形容洞口的高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三句“宛转最高顶”
【译文】 秋天的景色在南京城显得十分美丽,但看不到满州的营帐。 出入于西南的城门,回环在铁瓮城的周围。 傍晚游夹山,早晨游北固山。 现在逢双十,提灯满街路。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镇江城秋天景色和市井生活的描绘。首句“华街秋色满”,描写了镇江城的繁华景象,街道两旁的店铺、行人等都沐浴在秋色之下,色彩斑斓、琳琅满目。次句“不见满州营”则暗指明朝初年清兵入关后,满清军队在镇江驻军的情况
龙潭路望隔江桃叶山 龙潭路,指古时通往南京的陆路。桃叶山,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境内,是秦淮河和长江交汇的地方。 隔江有名山,佛狸曾驻马。 在江的对岸有一座名叫佛狸山的山峰,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佛教圣地。 饮马可渡江,天堑阻山下。 在古代,人们常常骑马穿越长江,但是长江天险,阻碍了船只的正常通行。 汤汤限南北,长江终古泻。 长江水流湍急,从南向北奔流不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重要水道。
登鸡鸣山(发表于1925年) 不见功臣庙,惟见功德寺。 射雉彼何人,鸣鸡闻此地。 同泰馀故基,舍身复谁氏。 萧梁往事空,台城留位置。 何处景阳宫,井◆有遗腻。 突兀志公台,钟声出深閟。 覆舟山色青,玄武湖光翠。 已洗六朝痕,尚含六朝粹。 望见青溪流,绮合秦淮里。 烟市俯下方,万片瓦麟次。 寺后豁蒙楼,荒洲风景异。 江上乌龙峰,时送遥青至。 迢递下山邱,不尽白门思。 注释: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
【注释】: 金陵三十里,山色从此分。松根蟠古石,石骨仍嶙峋。云霞出空际,半壁馀龙纹。离宫连梵宇,自昔何缤纷。一旦驰道荒,落红送斜曛。山灵阅兴废,人世叹尘氛。舍宅明僧绍,传作陶隐君。虚声齐梁代,岂诚糜鹿群。后有真隐者,名氏不可闻。著书亦埋地,怀哉张白云。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栖霞山景色的诗。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用一两个字概括了栖霞山的特点,如“山”、“松”、“石”、“云”等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必须熟记诗词内容,然后通过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来分析诗句的内容和艺术手法,最后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来作答。“下蜀港书所见”是这首诗的第一句,“下蜀港书所见”的意思是:在船下行舟时,看到蜀港的风景。诗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自己乘船经过蜀港时的所见所感。蜀港即今安徽合肥。 【答案】 ①蜀港:指现在的合肥。②下蜀港书所见
北望裕溪口 注释:向北远望的山口。 译文:遥望着北方的山口,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赏析:开篇即描绘了诗人对远方山口的向往之情,表达了他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渴望。 东吴赤壁后,濡须亦恶战 注释:东吴,指孙权建立的吴国。赤壁,位于今湖北省赤壁市。濡须,位于长江边。恶战,指激烈的战斗。 译文:东吴的赤壁之后,濡须这个地方也发生过激烈的战斗。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
莫愁湖曲 湖边杨柳树,湖上芙蓉花。石城横塘路,云是莫愁家。湖碧花逾香,花红水犹腻。将波作镜奁,想见莫愁媚。头有苏合香,居有郁金堂。河水向东流,湖波自夕阳。送欢下扬州,吴头复楚尾。一日湖上心,千古秦淮水。湖上有高楼,有子名阿侯。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湖边杨柳树,湖上芙蓉花”:描述了莫愁湖周围的自然美景,柳树和荷花增添了一种静谧而美丽的氛围。 2. “石城横塘路,云是莫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