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繻
【注释】 1.付:交给。垦荒人:指开垦田地的人。 2.升科:交纳赋税。 3.割去膏腴左股多:指把富饶的土地割让给了日本,自己却失去了土地的肥沃。左股:即“左脚”,比喻失去的土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海上看到日本的垦荒人,感叹自己失去土地而感到悲哀时所写的。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广阔的农田画卷,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欣喜,反而觉得这是一种损失。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此事的不满和愤怒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意及赏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诗中主要实词、虚词和诗句的含义,体会其表达的情感。 “云中三茅君,向我若招手”的意思是:云中三茅仙人,向我招手示意。“云中三茅君,向我若招手”是诗人对三茅君的想象之辞,表达了诗人对三茅君的仰慕之情。 “凌虚接太清,下作神仙薮”的意思是:凌驾于高空之中,接天连地与太清相连,下临仙境是人间之幽境。“凌虚接太清,下作神仙薮”写出了茅山的高远与神秘。
这首诗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的一首咏史诗,描绘了燕子矶的历史变迁和壮丽景色。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语注释以及赏析: 登燕子矶 释义:诗人登上燕子矶。 译文: 我登上燕子矶,俯瞰着浩渺的大江,心中不禁感慨万分。 注释: - "燕子矶":位于长江边的一处险要之地。 赏析: 开头两句简洁地描绘了作者登上燕子矶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壮阔的视觉感受,为后续的历史描写铺垫情绪。
【注释】 一盏沾唇费十千:指一杯酒,沾在嘴唇上,就需花费十千钱。 无人敢作醉中仙:没有人敢做喝醉的神仙。 小家大户皆徵榷:小家、大户都征税。 惟有睡乡未税钱:只有睡觉的地方没有交税。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当时社会酒类消费的昂贵以及人们对饮酒的态度。首句“一盏沾唇费十千”,用夸张的手法表现饮茶之贵。次句“无人敢作醉中仙”,则表明饮茶并非人们所能承受。第三句“小家大户皆徵榷”
译文 镇江城南玉夹山, 日落时分黄鹄山上的云彩如金。 我不知戴颙的家在何处。 只见山岚中云雾弥漫,看不到人烟。 泉水从石缝中流出,声音清脆悦耳。 回望献花岩,却找不到招隐寺。 远处的树林和山冈,孤云与我相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镇江城南玉夹山游览时所作。全诗通过对玉夹山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首句“日暝黄鹄山”,描绘了傍晚时分,太阳即将落下的景象
诗句原文: 青山拥人面,杨柳连江口。 山自六朝时,我来六朝后。 金碧压江南,雄秀压江右。 借问京口兵,何如京口酒。 译文: 初见镇江,被青山环绕的面容吸引,柳树连到江边。镇江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六朝时期开始,我来到这里是后来者。金山寺金光闪耀,壮丽非凡,在江南地区独一无二。询问此地的士兵,与询问此地的美酒相比如何?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镇江自然景色的喜爱和赞美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1. 诗句释义: - 孤山有梦即家乡:在孤山上画梦中的景象就是我的家乡。 - 鹤骨虬枝雪月傍:画中的鹤形如同岩石,枝条上挂着月光,显得非常清冷。 - 我比林逋疏更懒:我相比林逋更加懒惰。 - 爱君疏影当闻香:喜爱你的身影就像闻到了香气。 2. 译文: - 孤山有梦即家乡:在孤山上画梦中的景象就是我的家乡。 - 鹤骨虬枝雪月傍:画中的鹤形如同岩石
黄鹄山头底处乡 朝来将酒慰离觞 八闽咫尺犹难渡 何况襄阳与汉阳! 注释译文: 黄鹄山头,是归乡的地方,早晨我将美酒送别。 八闽(福建)虽然近在咫尺,但仍然难以渡过,更何况是襄阳和汉阳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送别朋友时的情景。诗中的“黄鹄山头”指的是诗人的家乡,而“朝来将酒慰离觞”则表达了诗人用美酒来安慰即将远行的友人。接下来的“八闽咫尺犹难渡
注释:向西望去,只见沧茫的江水绵延万里,大江欲棹路茫茫。海东有无穷无尽的萧疏柳树,不送离愁到武昌。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以“西望”点出地点,以“沧波”写出长江的广阔无边,“万里长”则写出了长江水势之浩渺。第二句“大江欲棹路茫茫”写诗人欲乘船渡江,但因江面宽阔,看不到岸,所以觉得前途茫茫无际。第三、四句写江边的景象,“无限萧疏柳”,指江边的杨柳枝条稀疏,随风飘动
【注释】 咏烟:咏叹香烟芭菰:即芭蕉。 爱吸淡:喜好吸食淡烟。 今日也同禁脔呼:与今天一样,被禁止享用。 空尽:空空如也,一点也没有。 座中供客料:指座中人用来招待客人的烟草。 檀管一胡芦:形容烟草卷成筒状,如同用檀木做成的笛子,再装进葫芦里。 【赏析】 这是一首讽喻诗,诗人借咏“烟”抒发了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慨之情,同时也反映了百姓生活的艰难。全诗语言平易,风格清新,富有民歌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