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然临大江,凌空欲飞去。
洪流挟长峰,千里一蹲踞。
江左几兴衰,陈迹自何处。
今日乌龙山,昔时五马渡。
夷吾幕府起江东,今见翠微纷无数。
燕子洲兆燕棣祥,傅翼来自燕山路。
从此一江内外分,沧桑陵谷俱非故。
三国六朝事已空,两淮四辅谁为固。
水龙岸虎来石头,司马佛狸竞瓜步。
几时不以天堑鸣,江心出没惟乌兔。
此矶不比采石矶,亦不可比金焦与北固。
昂然邀得翠华临,山水盛名亦虚傅。
矶上右顾黄天荡,矶左远顾乌江戍。
千古江山大战争,尽供此水东流注。
一拳石觜闲徘徊,烟水茫茫望中赴。
回头欲入观音门,夕阳斜挂江边树。
这首诗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的一首咏史诗,描绘了燕子矶的历史变迁和壮丽景色。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语注释以及赏析:
登燕子矶
释义:诗人登上燕子矶。
译文:
我登上燕子矶,俯瞰着浩渺的大江,心中不禁感慨万分。
注释:
- “燕子矶”:位于长江边的一处险要之地。
赏析:
开头两句简洁地描绘了作者登上燕子矶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壮阔的视觉感受,为后续的历史描写铺垫情绪。
二、三、四句
释义:燕子矶下大江湍急,山峰高峻如长峰矗立。
译文:
大江的水流湍急如同巨兽咆哮,山峰高大如同巨人般耸立。
注释:
- “洪流”: 大江的汹涌澎湃的水流。
- “挟长峰”: 形容山势高大,如同巨兽般紧紧抓住大江。
- “千里一蹲踞”: 形容山峰巍峨壮观,像巨人一样站在千里之外。
赏析:
这三句描绘了燕子矶周围的自然景观,通过比喻手法,将山峰与巨兽和巨人相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燕子矶的自然风貌。
五、六句
释义:历史上的兴衰更迭,陈迹在何处?
译文:
历史长河中,有多少兴衰更替的往事,这些陈迹究竟隐藏在何处?
注释:
- “兴衰”: 指历史的变迁。
- “陈迹”: 过去的事迹或遗迹。
赏析:
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深感慨,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读者的思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过往历史的尊重。
七、八句
释义:今日的乌龙山与昔时的五马渡。
译文:
今天看到的乌龙山,曾经是五马渡的地方,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注释:
- “乌龙山”: 位于今南京市玄武区的一座山峰。
- “五马渡”: 古代南京的一处渡口,位于长江边。
赏析:
这两句通过对乌龙山和五马渡的对比,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九、十句
释义:夷吾幕府起于江东,翠微纷无数。
译文:
当年吴国的夷吾(伍子胥)曾在此建立幕府,如今那里已是绿树成荫,风景宜人。
注释:
- “夷吾”:吴国名臣伍子胥的字。
- “翠微”: 形容山林茂密,色彩鲜绿。
- “幕府”: 古代将军的办公处所。
- “翠微纷无数”: 形容树木繁茂,色彩斑斓。
赏析:
这两句通过回忆历史人物和场景,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
十一、十二句
释义:燕子洲兆燕棣祥,傅翼来自燕山路。
译文:
燕子洲上流传着吉祥如意的征兆,它的地理位置就像翅膀展翅一般,源自燕山路的指引。
注释:
- “燕子洲”:位于长江中的岛屿。
- “傅翼”: 比喻事物得到支持或帮助。
- “燕山路”: 传说中的一条通往燕国的路线。
赏析:
这两句描述了燕子洲的地理位置及其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对燕子洲的美好祝愿。
十三至十八句
释义:从此一江内外分,沧桑陵谷俱非故。
三国六朝事已空,两淮四辅谁为固?
水龙岸虎来石头,司马佛狸竞瓜步。
几时不以天堑鸣,江心出没惟乌兔。
此矶不比采石矶,亦不可比金焦与北固。
昂然邀得翠华临,山水盛名亦虚傅。
矶上右顾黄天荡,矶左远顾乌江戍。
千古江山大战争,尽供此水东流注。
一拳石觜闲徘徊,烟水茫茫望中赴。
回头欲入观音门,夕阳斜挂江边树。
译文:
从此一江两岸被分割开来,经历了沧桑巨变,原有的地貌早已不复存在。
三国六朝的故事已成为过去,现在的局势又是如何呢?
从石头城到瓜步山,战火纷飞,现在又有谁能固守这片土地?
什么时候才能不再用天堑来形容这片江面?江面上波涛起伏,乌黑的水鸟时隐时现。
这个矶头并不比采石矶逊色,也不应与金山和焦山相比。
它骄傲地迎接着皇帝的到来,但最终山水盛名只是虚有其表。
站在矶头向四周望去,可以看到远处的黄天荡和乌江戍。
自古以来,这里发生了无数次的战争,所有的战乱都随着这条江水的东流入海。
在这块小小的岩石上徘徊,只能看到朦胧的烟雾和茫茫的江水,让人心生向往却又无法到达。
回望观音门的方向,夕阳斜挂在江边的树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