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三十里,山色从此分。
松根蟠古石,石骨仍嶙峋。
云霞出空际,半壁馀龙纹。
离宫连梵宇,自昔何缤纷。
一旦驰道荒,落红送斜曛。
山灵阅兴废,人世叹尘氛。
舍宅明僧绍,传作陶隐君。
虚声齐梁代,岂诚麋鹿群。
后有真隐者,名氏不可闻。
著书亦埋地,怀哉张白云。

【注释】:

金陵三十里,山色从此分。松根蟠古石,石骨仍嶙峋。云霞出空际,半壁馀龙纹。离宫连梵宇,自昔何缤纷。一旦驰道荒,落红送斜曛。山灵阅兴废,人世叹尘氛。舍宅明僧绍,传作陶隐君。虚声齐梁代,岂诚糜鹿群。后有真隐者,名氏不可闻。著书亦埋地,怀哉张白云。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栖霞山景色的诗。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用一两个字概括了栖霞山的特点,如“山”、“松”、“石”、“云”等。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栖霞山的自然美,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人通过描写栖霞山的景色来展现其美丽。诗中用“山”、“松”、“石”、“云”等字来形容其特点,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栖霞山的美丽。其中,“山色从此分”一句表明了栖霞山的地理位置及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松根蟠古石,石骨仍嶙峋”两句则描绘了松树与石头的形态特征,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神秘;“云霞出空际,半壁余龙纹”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天空中云彩的变化和山壁上的龙纹图案,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诗人通过对栖霞山的历史变迁进行描绘,表现了其历史的沧桑感。诗中的“离宫连梵宇,自昔何缤纷”表达了过去栖霞山作为皇宫所在地时的繁华景象,以及现在无人问津的荒凉现状;而“山灵阅兴废,人世叹尘氛”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兴衰和人世间纷争的看法。这些诗句不仅揭示了栖霞山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而且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人通过对栖霞山的描绘表达了其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在诗歌的最后一句中,诗人以“张白云”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里的“张白云”指的是张良,一个历史上著名的隐士人物。通过引用张良的故事,诗人传达了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理解和支持。

这首诗虽然简短,但却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它不仅展现了栖霞山的壮丽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生和隐居生活的独特见解。因此,它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