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功臣庙,惟见功德寺。
射雉彼何人,鸣鸡闻此地。
同泰馀故基,舍身复谁氏。
萧梁往事空,台城留位置。
何处景阳宫,井◆有遗腻。
突兀志公台,钟声出深閟。
覆舟山色青,玄武湖光翠。
已洗六朝痕,尚含六朝粹。
望见青溪流,绮合秦淮里。
烟市俯下方,万片瓦麟次。
寺后豁蒙楼,荒洲风景异。
江上乌龙峰,时送遥青至。
迢递下山邱,不尽白门思。

登鸡鸣山(发表于1925年)

不见功臣庙,惟见功德寺。

射雉彼何人,鸣鸡闻此地。

同泰馀故基,舍身复谁氏。

萧梁往事空,台城留位置。

何处景阳宫,井◆有遗腻。

突兀志公台,钟声出深閟。

覆舟山色青,玄武湖光翠。

已洗六朝痕,尚含六朝粹。

望见青溪流,绮合秦淮里。

烟市俯下方,万片瓦麟次。

寺后豁蒙楼,荒洲风景异。

江上乌龙峰,时送遥青至。

迢递下山邱,不尽白门思。

注释: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通过对鸡鸣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不见功臣庙,惟见功德寺。(未见功臣庙,只见功德寺)

射雉彼何人,鸣鸡闻此地。(射雉的人是谁?鸣鸡的声音在什么地方?)

同泰馀故基,舍身复谁氏。(同泰的旧基址在哪里?又有谁会舍身呢?)

萧梁往事空,台城留位置。(萧梁的往事已成空,台城还留有什么位置?)

何处景阳宫,井◆有遗腻。(什么地方还有景阳宫的痕迹?)

突兀志公台,钟声出深閟。(志公台多么高峻!钟声传出了深密的地方。)

覆舟山色青,玄武湖光翠。(覆舟山的青色,玄武湖的绿色。)

已洗六朝痕,尚含六朝粹。(已经洗去了六朝的痕迹,但仍然保留了六朝的精华。)

望见青溪流,绮合秦淮里。(望着青溪流淌,仿佛在秦淮河的两岸。)

烟市俯下方,万片瓦麟次。(烟云市场俯视下面,千片瓦片鳞次栉比。)

寺后豁蒙楼,荒洲风景异。(寺庙后面的豁蒙楼,荒洲的风景变得不同寻常。)

江上乌龙峰,时送遥青至。(江上的乌龙峰,时常送来遥远的青色。)

迢递下山邱,不尽白门思。(遥远的山丘连绵不断,心中无尽的白门之思。)

赏析:这首诗是一幅描绘鸡鸣山景色的画卷,通过对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首联以“不见功臣庙,惟见功德寺”开篇,点明了诗人所见之处只有功德寺而不见功臣庙。颔联则通过对射雉和鸣鸡的描写,引出“同泰余故基,舍身复谁氏”的疑问,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叹。颈联“萧梁往事空,台城留位置”则回顾了萧梁时代的往事,以及台城的地理位置,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尾联“望见青溪流,绮合秦淮里”则将视线从高处转向低处,通过对青溪流水和秦淮河畔的描述,展现了鸡鸣山周边的风景之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历史的回忆,也有对现实的思考,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