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游
【注释】 踏青游:踏青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风俗,即春天到野外去游玩。 效大苏赠妓崔念四(壬午):苏轼有诗《和崔氏题双白石鹦鹉》,崔念四,苏轼的妻子,字念四。 西厢:即“桃花扇”。 郭令:指唐代诗人郭震,中书考第:指唐宣宗李忱登科及第后,授官中书舍人。 斗芳菲:斗,比量。芳菲,香艳的花朵。 金钗会:形容妇女梳妆打扮。 楼外栏杆十二,待月影还多倍:意思是说,在楼外有十二道栏杆,等待月亮的影子更加明亮。
踏青游 攺火初晴,绿遍禁池芳草。斗锦绣、火城驰道。踏青游,拾翠惜,袜罗弓小。莲步袅。腰支佩兰经妙。行过上林春好。 译文: 初晴的阳光下,禁池里的芳草绿得茂盛。沿着华丽的道路,我们踏青游玩,欣赏着美丽的景色。我们穿着轻盈的鞋子,拿着小弓,走在莲步之间,欣赏着周围的美景。 注释: - 攺火:意为“燃起灯火”。 - 禁池:皇宫或贵族园林的水池。 - 斗锦绣、火城驰道:形容道路两旁装饰华丽
【赏析】 词的上阕写竹外溪边寒梅,下阕写月下幽香的梅花。全词以咏梅为题,却未着一“梅”字,而是通过写梅来写人,借梅之高洁、坚贞、不屈的品格喻人之高风亮节。词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段,如拟人、对偶、排比等,使整首词生动活泼,富有韵味。词中用“破”“冲”“标”“足”四字表现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挺立的气度,而以“最风流,生来处处尽好”二句赞美其自然之美,更显其超凡脱俗。下阕开头三句写月下清幽的环境
踏青游 濯锦江头,羞杀艳桃秾李。纵赵昌、丹青难比。晕轻红,留浅素,千娇百媚。照绿水。恰如下临鸾镜,妃子弄妆犹醉。 译文: 在濯锦江边踏青游玩,桃花李花艳丽夺目。纵使画家赵昌的画也难以相比。桃花红得像轻云一样,柳叶绿得像新月一样。千娇百媚,美得令人心荡神迷。映入水中,就像照着一面镜子,像宫女梳妆打扮,依然沉醉在这美景之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诗人通过描绘桃花和柳叶的颜色和姿态
踏青游 金勒狨鞍,西城嫩寒春晓。路渐入、垂杨芳草。过平堤,穿绿径,几声啼鸟。是处里,谁家杏花临水,依约靓妆窥照。 注释:金勒(jī)狨鞍,用金饰的马缰和马嚼子制成的轻便鞍子,这里指的是坐骑。嫩寒春晓,春天的早晨还很寒冷。路渐入,道路逐渐变得平坦。垂杨,即杨柳,一种植物。芳草,指长满花草的小草。过平堤,经过平坦的堤岸。穿绿径,穿过绿色的小径。啼鸟,指小鸟在树上或树枝上鸣叫。是处里,到处。靓妆
做雨装晴,天公画成花态。 著几笔、春云低盖。 小池边、幽径里,亚篱门外。 瞥见处,风流露桃心性,斜撇一枝相碍。 风到谁边,残红乱粘衣带。 又趁著、游丝无赖。 倚楼人,应不料,踏青人在。 弄鬓影,回看近楼花影,伸腕拗来斜戴
明日花朝,今朝百花晴晓。纸钱飞,秧水霁,山山啼鸟。 爱俊影,新裁凤皇绫子,溪上夹衣齐照。一碧烽烟,满茫茫十洲三岛。 事万种,愁肠先绕。上河图,春社醉,新亭人少。梦未稳,明年海棠红候,惟有杜鹃知道
约伴寻春,何处玉钩斜畔,暗数道、画桥廿四。向芳郊,酒帘畔,听流水。歌声美。才过桥头十五,小苏家,钿筝斜倚。 花雨霏微,纷纷海棠园里。唤流莺、欲留无计。待满泛银船,肠断鸳鸯被。鲛绡拭残泪,长记酒头茶尾
北郭寻青,闲向百家坟畔。总零落、秋千池馆。新火累累新冢,荒草萋萋荒岸。风送榆钱无算。共阴风纸钱吹乱。 最是伤心,绣阁孤帷魂断。恨春光、轻寒轻暖。奈一别泉台,忍把流莺唤。泪痕飞絮满。暮雨潇潇愁伴
郭外青青,风日如今方美。觅一个、板桥娘子。向前村,寻诗思,见宿水鸬鹚起。白荡小舟三四。晒渔蓑、绿杨烟里。 有个渔家,将鱼换酒村肆。煮一半、下些盐豉。更指点,松楸道,百年休计。南岗几多墓,一半无人扫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