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传霈
【注释】 作客:寄居他乡。天涯:指远离家乡的地方。两度春:指两年中两次度过春天。岁华新:岁月更新,即一年之始,新春。时因啼鸟醒归梦:每当听到鸣叫着的小鸟,就会使诗人醒来,想起远在徐州的叔兄。残花:凋谢的花瓣。忆故人:思念故乡的人。千里相思惟觅句,频年心事欲沾巾:长距离的思念只有借助诗句来表达(或说长距离的思恋只能寄托于写诗),连年来的心思(或说心愿)都希望像泪一样滴落下来。闲亭:空闲的亭子。放鹤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忽闻征雁落江城,孤枕无眠物候惊。 - “忽闻”意味着突然听到,“征雁”指远行的鸿雁,常在秋天南迁避寒。 - “落江城”表示雁群飞到了江边的城市。 - “孤枕无眠”形容由于思乡而难以入睡。“物候”是指植物的生长季节和动物的行为习性的周期性变化。 2. 一舍青灯游子读,半窗明月乱蛩鸣。 - “一舍青灯”指的是一间简陋的房间中仅有的一盏灯光。“游子”指离家在外的人
海陵四咏岳王墩 精忠亘古仰功勋,残垒登临吊夕曛。 半壁已无南宋土,一墩犹说岳家军。 金焦对峙雄天障,江海平分靖寇氛。 回首南都遗恨在,森森古柏鄂王坟。 注释: - 海陵:即指南宋末代皇帝赵昺,他在位期间被称为“海陵”。 - 精忠亘古:形容岳飞的精忠和功勋永远被人们所敬仰。 - 残垒:指岳飞抗金时的残余堡垒,也指南宋灭亡后的残破城墙。 - 吊夕曛:在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发出微弱的光线
春郊遣兴 两三词客不须邀,徐步郊原入望遥。一院昼长莺语滑,长堤花暖马蹄骄。绕城杨柳新霏絮,护水田家未插苗。何处酒帘悬落日,相期醉后听吹箫。 译文: 春天的郊外不需要邀请词客就可以漫步,悠然地远眺。庭院中阳光下鸟儿欢快地鸣叫,长堤上的花儿温暖地沐浴着春风,马儿在花丛中奔跑显得十分骄傲。环绕城池的柳树飘洒着细碎的柳絮,护城的河水映照着农田尚未插秧的情景。哪里的酒旗在夕阳下摇曳
海陵四咏岳王墩 小筑亭台辟草堂,排成十景谱群芳。 秋深菊圃迎人淡,春送梅花透屋香。 何处箫声闲粉黛,有时诗卷话壶觞。 青青植遍当风竹,醉步蹒跚刻数行。 译文: 在海陵的岳王墩上,有一座小筑和亭台,那里开辟了一片草堂,排成了十景,记录下了许多美丽的景色。到了秋天,那里的菊花盛开,迎接着人们的到来;而春天的时候,梅花开放,透过窗户传来阵阵香气。 在这个地方,常常可以听到箫声和粉黛的声音
诗句:一片红旗下定阳,中丞重见李文襄。 翻译:在一片红色的旗帜照耀下,平定了战乱的定阳,朝廷重见了李文襄这样的名将。 注释:一片红旗:指的是战旗,通常用于战场上指挥和鼓舞士气。下定阳:这里指安定了定阳地区。中丞:古代官职名,这里指地方长官或军事指挥官。重见:再次出现。李文襄:可能是指历史上著名的将领李文忠(李靖),此处可能是借指。 赏析:《喜闻官军平定浙东》是一首描绘战争胜利后的和平景象的诗
冬夜敬录重桂堂集 一编到手浑如梦,三载伤心谢斩衰。 开卷依然亲阿父,沉吟能勿痛孤儿。 流离应许观摩益,风木空滋魂梦疑。 历劫不磨知有在,残书珍重岁寒时。 注释: 1. 一编到手浑如梦:指收到文集如同梦中得到一样,非常珍贵。 2. 三载伤心谢斩衰:指作者在三年的时间里因为失去亲人而感到伤心,所以用谢丧服来表达哀思。 3. 开卷依然亲阿父:打开书页就像看到了父亲一样亲切。 4. 沉吟能勿痛孤儿
【注释】 闻说:听说。泉石,指隐士所居,也借指隐居生活。明窗:指窗明几净之景。 老衲:指佛教僧人。连:通“联”,连接。琢秋:指在秋天雕琢诗篇。 仙蝶:指神异的蝴蝶。迟月:指让月亮迟些下来。勾留:停留。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同友人登三仙楼之作,写于诗人退隐后,与友人同游山间胜地,抒发了诗人对山水美景的热爱之情。 首句“城西闻说有仙楼”,点出“三仙楼”,表明这是在城西的一处地方
诗句释义 1. 全家幸得达淮滨,何事天星陨老人。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全家得以平安到达淮河岸边,然而,家中的长辈却因为某些不幸事件而陨落,即去世了。这里的“天星”可能是指天空中的流星或彗星,象征着不祥之兆或不幸的事件。 2. 千里程登违此日,卅年父执痛前尘。 - 描述了作者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可能是远行或求学)不得不离家千里,远离家乡。同时
注释及赏析: 1. 高楼极目惨烽烟: - 高楼:通常指高耸入云的建筑,这里比喻诗人站在高处远望。 - 极目:意为放眼望去,形容视线远及天际。 - 惨烽烟:描述战争带来的烟尘和紧张氛围,给人以悲壮之感。 - 译文:我站在高楼之上,目光远眺,只见战火连绵,烟雾弥漫,气氛异常沉重。 2. 此日登临气黯然: - 登临:登上高处,引申为登高望远,此处指作者的心境。 - 气黯然:心情郁闷,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