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纯仁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浮名驱逐阻音尘,一别伊川十二春。 - 这里的“浮名”指的是名利和名声,“伊川”可能指的是地名或一个特定的地点,而“十二春”则表示时间流逝。整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追逐感到厌倦,因为这种追逐使他与伊川相隔了十二个春秋(即十二年)。 2. 顾我衰残如槁木,羡公眉寿若灵椿。 - “衰残”形容人的衰老
【诗句解释】 1. 画梁归燕拂轻埃 - 燕子飞回,轻轻地掠过装饰华丽、绘有彩绘的梁柱(即屋梁)上。 注释:画梁,指装饰华美的梁柱。 2. 庆寿宫花亦盛开 - 在庆祝皇帝生日的宫殿中,鲜花也竞相开放。 注释:庆寿宫,指皇帝的生日宫室。 3. 平日仙踪何处觅 - 平日里仙界神仙的踪迹,在哪里寻找得到? 注释:仙踪,指神仙行走的踪迹,此处形容神仙居住的地方。 4. 今年春色为谁来 - 今年的春天的景色
康国韩公子华挽词二首其二弟兄俱是龙门客,数载难忘国士知。 疲马每怜谙远道,焦桐竟待挂朱丝。 青云空费提携力,白首应无报称期。 未到柏城持葬绋,祖庭长恸涕淋漓。 注释: 兄弟都来自龙门这个地方,已经多年了,我们一直不忘国家对你的恩情。 我骑着疲惫的老马,每次想到你要走远的路途,心中总是感到怜悯与遗憾。 你那优美的琴声,竟然要等到死后才能在墓地悬挂,真是可惜。 你的志向和才华应该得到施展
第一首: 圣朝旌德向丘园,紫诏颁恩到荜门。 乡老始知为善贵,竞相廉让教儿孙。 注释:在圣明朝,表彰德行的荣耀已经降临到了乡村,皇帝的诏书颁布到每一个家庭。乡里的长者开始明白,做善事是多么重要,他们互相谦让,教导他们的子孙也去做好事。 赏析:诗中描述了圣朝对德行的表彰,以及人们对此的反应。诗人通过描绘乡里长者的谦虚和教导,表达了对这种美德的赞美和推崇。 第二首: 圣朝旌德向丘园,紫诏颁恩到荜门。
注释:孔宁极先生拜官二首 孔子的学说是真正的儒家,他进退从容不惊,完全与道合。 他的高洁的节操不受宠幸的干扰,他并不因为自己的声誉而激恼凡夫俗子。 赏析:这是对一位真正儒者(孔子)的赞美。诗中赞扬的是孔子在位时那种恬然自守的态度和行为。他的行为完全符合儒家的道德规范,所以才能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他并没有被那些表面的荣誉和诱惑所迷惑,而是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仰。这种高尚的品质和行为
【注释】 思君日日上高楼:思念君王,每日都登上高楼。 心逐西南汉水流:心情随着西南方的汉水东流。 侧听车音常有待:侧耳倾听车轮滚动的声音,常常期待有车驶过。 互酬诗兴未能休:相互酬答诗歌,兴致未尽不能休息。 高阳簪履成陈迹:高阳的冠带和鞋履已经变成了陈旧的遗迹。 西洛衣冠散旧游:西洛阳的服饰和仪容已经散落在旧日的游乐之地。 地仙年八十:八十岁的土地神仙。 逍遥林下笑公侯:在树林中逍遥自在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到汉东和张伯常六首:这是一组诗歌,每首都以“和”字开头,表达了作者与张伯常的友情与交流。 2. 诗筒相续到随城:通过“诗筒”这一意象,展现了两人之间频繁的交流和赠诗的情景。 3. 练句挥毫老益精:形容张伯常随着岁月增长,文笔越发精湛。 4. 尺素屡兼双鲤赠:多次赠送书信作为礼物。 5. 一言相诺百金轻:表示承诺之重如山,而金钱相对轻薄。 6. 酒思佳客忘怀饮
【注释】 ①上潞公:唐代白居易曾为宰相,名宗闵(mǐn),字持国,河南人。唐宪宗元和十年(815)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调渭南尉,迁监察御史里行。元和十二年(817)任左拾遗,因上书言事得罪,贬江州司马。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召为翰林学士。穆宗长庆元年(821)拜中书侍郎、平章事(即宰相)。长庆三年(823)出为同州刺史。四年(824)以病乞归洛阳,旋卒于家。此诗是他在洛阳时所作。②短麦
注释: 龙门秋日上潞公二首:这是一首描写龙门景色并寄寓自己对潞公的思念之情的诗。 新霁登临景更奇:刚晴好,登上山后景色更加奇特。 二室峰峦侵碧汉:指二室峰上的山峰直插云霄,好像要侵入碧蓝的天空一样。 两涯楼殿照清伊:山崖上的楼阁宫殿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明亮,仿佛映照着清澈的伊水。 鸣泉乱泻香山道:山间溪流的泉水在山路上潺潺流淌,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翠柏深藏白傅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名为《过故人庄》。下面逐句解释诗句: 1. 喜弟妹相聚 - “喜”字表达了作者对弟妹到来的高兴与喜悦。 2. 宦游离索每相望 - “宦游”指的是在外做官或出外求仕的生活,“离索”意味着漂泊不定、四处奔波。这里描绘了诗人因公务而四处奔走的辛酸与无奈。 - “每相望”表示每次相见时都满怀期待。 3. 弟妹俱来喜莫量 - “弟妹”指的是兄弟姊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