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纯仁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然后对诗句的内容进行概括,最后分析其艺术手法及效果。 本题要求考生赏析卢纶的《卢通议挽词三首》。 卢纶的《卢通议挽词三首》是组诗作品,每首八句,共三首。这三首诗都是写卢纶的友人卢通议的。据《旧唐书·卢简辞传》
注释: - 才识无前辈,文章有古风。:才能和见识没有先贤,文章却有古代的风格。 - 爱时甘屡黜,报国仗孤忠。:热爱时代,即使多次被排斥,也要报效国家,依靠自己的忠诚。 - 夙有请缨志,竟成标柱功。:从小就有出塞杀敌的志向,最终成为了国家的柱石。 - 子孙传善庆,不独在其躬。:子孙们将传承这种善良的美德,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事情。 赏析: 这首诗是李师中对一位已经去世的将军的挽词
【注释】 1. 命矣:这是古时丧礼上对死者的悼词中常用的一句话,表示人已死。 2. 才中寿:指年纪到了五十岁。 3. 天乎:叹辞,意为“天呀”。 4. 丧哲人:指失去聪明智慧的人。 5. 逢时:遇到好的时代。 6. 身已病:身染疾病。 7. 达晚:年老。 8. 志难伸:理想难以实现。 9. 清俭贫弥乐:清廉、节俭,贫穷却更快乐。 10. 文章老更醇:文章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更加醇厚。 11. 贻谋
申国太师吕公晦叔挽词三首 仪物罗西甸,恩荣葬上公。 悠扬蒿里日,惨淡柏城风。 河岳收英气,旗常纪茂功。 传家多令子,将复继遗忠。 注释:仪物,指仪征的景物;西甸,指江苏仪征地区;上公,指太师。蒿里,古地名,在陕西。茂功,指功德;令子,有德行的儿子;遗忠,指先人遗留下来的忠心。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悼念诗,作者通过描绘仪征的景物和悼念太师吕晦叔的事迹来表达对亡者的怀念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毌清臣中散挽词三首 诗句解析 1. 先府西征日 - 描述诗人范纯仁在担任官职之前曾经参与西征,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勇武。 2. 高贤进谒时 - 形容当有才德之士来拜访他时,表达了他对人才的重视和尊敬。 3. 骅骝神异骨 - 用“骅骝”比喻才华横溢的士人,“神异骨”形容其超凡脱俗的气质。 4. 丹凤羽毛奇 - 以“丹凤”象征高贵典雅的品格,“羽毛奇”描绘其非凡的才华与外貌。 5.
诗句释义及翻译 第一首诗 彼俗争同好,唯公耻妄随。 注释:世俗中人们争相追随某种喜好,惟独孙尚书不追求表面的附和,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第二首诗 青松寒不改,白玉涅难淄。 注释:即使环境恶劣,青松依旧坚韧不拔,洁白的玉石在玷污之后仍然难以去除。 第三首诗 梁坏营居日,舟沈欲济时。 注释:梁朝崩溃之际,孙尚书仍选择居住;船沉的时候,他还想渡过江去。 第四首诗 空留良史笔,长俾善人思
孙曼叔尚书,其名与事迹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范纯仁所撰之《孙曼叔尚书挽词三首》,不仅承载了对这位杰出人物的深切缅怀,更是对其一生辉煌贡献的崇高敬意与赞誉。以下为诗句原文及其翻译、注释和赏析: 1. 诗句原文: 少海风云会,先朝眷遇隆。 直辞裨衮阙,妙翰照琳宫。 未展陶钧手,徒高羽翼功。 恤终皆盛典,伤䀌出宸衷。 2. 译文: 年轻时就与海风同呼吸,风云际会
龙图张公挽词三首 仪凤来丹穴,麒麟瑞圣时。壶冰凝雅操,冠玉耸英姿。 敦阅今儒将,循良古吏师。未登台鼎贵,胡不到期颐。 注释与赏析: 1. "仪凤来丹穴" : 仪凤,指凤凰;丹穴,传说中产金的地方,这里比喻尊贵的家族或地位。凤凰是吉祥的象征,常被用以比喻高贵和荣耀。 2. "麒麟瑞圣时" : 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祥瑞之兽,象征着吉祥和智慧。这里的“瑞圣”可能指的是圣明的君王或者有德行的领袖
诗句解析: 1. 兄事儿童日,情亲五十年:这句诗表明了作者从小就对张公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种情感贯穿了他的整个成长过程,长达五十年之久。这里的“兄事儿童日”指的是作者在童年时期就被张公视为兄长,而“情亲五十年”则表达了他们之间友情的长久不衰。 2. 西州官共久,畿邑政相连:这里提到了张公在西州(地名)担任官职的情况,并且他的治理与京城(畿邑)的政治密切相关
【注释】 交分:指结为夫妻或男女朋友的缘分。逾三绝:指超过三次的婚约。官联:官职连着官职,指世代相承。接武:指兄弟相继继承爵位。白首:指年老。近青霄:指接近天宫。逝水:指流水,比喻时间流逝。萧萧:形容风雨的声音。 【赏析】 此诗悼念孙曼叔的词,共三首。全篇以“挽”字领起,用典铺陈,感情深切,笔力遒劲。 第一首写其人其事。开篇即言“交分逾三绝”,“交分”即指与孙曼叔相交的缘分。次句说“官联历四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