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云岫
【诗句释义】: 1. 千岩带雪,万水生冰:形容山景、水景在冬日的寒气中被冰雪覆盖。 2. 今夜寒极岁极,明朝日新月新:描绘了夜晚严寒到极点的景象,而到了早晨,阳光和月亮都显得格外明亮。 3. 山僧禅床角头拂子,长时间挂不犯纤尘:描述一位山中僧人使用的拂子(拂尘)长时间悬挂而不沾上任何尘埃。 4. 信手拈来,春回大地:比喻事情轻松就能完成,春天的到来使得大地复苏。 5. 展慈容于释迦老子
注释: - 达磨眼睛:指达摩的双眼。 - 八斛四斗:形容达摩眼睛深邃明亮,犹如八斛四斗之水。 - 断贯索子穿来:比喻达摩的眼神犀利如刀,能够洞穿世间一切虚伪和谎言。 - 诸人面前抖擞:指达摩的威仪震慑众人,让人敬畏。 - 天上人间阿谁有:表示达摩的威严和智慧,非一般人所能企及。 赏析: 这首诗以达摩的眼睛为引,描绘出一幅达摩威猛、深邃的画面。"八斛四斗"形容其眼睛如同八斛四斗的水一样清澈明亮
【诗句释义】: “一句子”指的是“一句话”,“玄中玄,妙中妙”是形容这句话深奥且巧妙。 “寒暑不相干,阴阳不相到”,意指无论春夏秋冬,天地万物都相互关联、互相影响,没有哪个季节可以独立存在。 “必竟如何通耗”中的“必竟”表示最终的结果。"通耗"是指事物的变化与消长。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万物变化无常、无法捉摸的感慨。 “鹭鸶立雪非同色”,用来形容鹭鸶站在雪地中的身影虽然与周围的雪融为一体
诗句:分岁家贫无可有,白牛牵出为人烹。 译文:家中贫穷,连一头白牛都卖不出来,只能被人拿去宰了烹饪。 注释: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因为家境贫困,连一头白牛都卖不出去,只能被人宰杀的情景。这里的“白牛”是指一头没有价值的牲畜,而“分岁家贫”则表示这个人的家境非常贫困。 赏析:此诗通过描绘一个人因为家境贫困,连一头白牛都卖不出去,只能被人宰杀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贫困生活的无奈和同情。同时
这首诗的译文是: 情欲流动而不回流,称为“情”。 性情深沉而不动摇,称为“性”。 心灵清明而不昏昧,称为“神”。 光明照耀而不混乱,称为“明”。 若能迷于这四者为凡夫, 迷于这四者成圣贤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贯休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昆崙之水易发,少林之春难芳。” 昆崙之水指的是昆仑山中的水源,昆崙山是中国西部著名的山脉,以高险著称。昆崙之水易发意味着这些源源不断的水流可以轻易地被开发利用。而少林之春难芳则是指少林寺所在的嵩山地区春天时花开得繁盛,但因为地处深山,交通不便,不易采摘,所以难以制作出芳香的花朵用于制作茶。 第二句:“一臂忽断
【注释】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西风萧瑟,落叶满地;蟋蟀哀鸣,声彻四壁。在这凄清的月色下,诗人坐在一间破败的屋子里,面对着一卷经书和一章儒书。他苦读不已,却难以成句,更不用说能写出整篇文章了。此时四周空旷,无人可商量,只有天地之大,更让人感到孤独与无助。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秋夜读书的场景。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复杂的修辞,但却通过寥寥几笔
【译文】 如来藏中有一轮常圆之月,像车轮一样大,冷得像冰雪一样。犀牛扇子又何曾别样。 怒涛推出大海,恰值中秋节。 如果把它唤作白莲花,浮出龙王的宫阙。 我道玉川子,胡说乱说。 【注释】 1. 偈颂:佛教用语,指佛经中的韵文。 2. 其十五:是这首诗的序号。 3. 常圆之月:指月亮。常圆,即圆月。 4. 犀牛扇子:犀牛的扇子。 5. 怒涛:汹涌的浪涛。 6. 龙宫:神话中龙居住的地方
左顾右盼,皆我良辅。 注释:左顾右盼,意思是左右环顾,指在政治生活中能广开言路,听取不同意见。 云生兮从龙,风生兮从虎。 译文:云起时就像跟随龙一样,风起时就像跟随虎一样。 山僧坐绳床说禅,按拄杖作主。 注释:山中和尚坐着木制的床铺说佛经,拄着拄杖作主。 赏析:诗的首句“左顾右盼”,意谓左右环顾,指在政治生活中能广开言路,听取不同意见。第二句写山中和尚说佛经,第三句写山中和尚拄着拄杖作主
【注释】蟋蟀:秋末冬初的鸣虫,古人以为其鸣为不祥之兆。虾蟆:蛙类动物,常在夏至前后发出声音。 【赏析】这首诗是写秋天的景象。蟋蟀在秋夜鸣叫,蛙类在夏至时鼓噪。这是自然现象,但诗人却认为是由于“时节使之然”,即由节令变化引起的。 诗的前两句说,蟋蟀在秋天夜里唱个不停,青蛙在夏天的早晨呱呱叫个不停。这两句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蟋蟀和蛙类比成能歌善舞的演员,形象地描写了它们在特定季节里的活动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