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法薰
我们将这首诗逐句进行解读: 1. 赵州老汉,心如檗,口如蜜。 - “赵州老汉”指的是赵州和尚,他是临济宗的创始人之一。“心如檗”意味着他的内心坚毅如檗(一种苦味的草)。而“口如蜜”则形容他的言辞甜美动听,善于应对各种情况。 2. 一埦粗茶,多虚少实。 - “一埦粗茶”指的是一钵粗茶,这是禅宗常用的象征物,表示修行者的生活简朴,不受物质诱惑。“多虚少实”则表明这种生活虽然简单,但内心空虚
百尺竿头行阔步,紫罗帐里撒真珠。 注释:在百尺竿头已经走了很远的路程,却在紫罗帐子里面撒下真珠。 译文:在百尺高的竿顶上行走,已经走过了许多路程。然后在紫罗帐子里撒下真珠。 赏析:此诗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山僧行走在百尺竿头上,撒下真珠的生动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山僧洒脱不羁、自由自在生活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追求自由、超脱的人生态度
诗句释义与分析: 1. 世尊拈花,迦叶微笑。 - 注释:在佛教中,“拈花”是一种象征性的手势,表示一种微妙的启示或教导。“迦叶”是释迦牟尼的一个门徒,这里特指他因领悟了佛的智慧而露出的微笑。 2. 正法眼藏,永永流通。 - 注释:这里的“正法眼藏”意味着佛陀传授的佛法,即正确的理解或见解。“永永流通”指的是佛法将永远流传下去,不受时间的限制。 3. 古佛今佛,心同道同。 - 注释:无论过去
偈颂六十八首其十二 巴陵三转语,钝置老僧门。 灵山无半句,报尽破庵恩。 注释 1. 巴陵:指中国湖南省岳阳市下辖的巴陵县。 2. 三转语:形容言语或文章多次重复,没有新意。 3. 钝置:放置于一边,不加以使用。 4. 灵山:佛教用语,指佛祖居住的地方。 5. 破庵:破旧的寺庙。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位老僧在巴陵的经历,表达了对生活、修行和缘分的深刻思考
【注释】 水流湿:水能使湿物变干,比喻能改变事物的性状。 火就燥:火可以烘干燥物。比喻有能耐的人或事物,能使别人或事物发生变化。 临安纸贵:临安,指南宋高宗的行宫——临安府。这里泛指南宋。 一状领过:一个奏疏,便使皇帝大为赞赏。 【译文】 水可以湿润东西,但火可以使干燥的东西变干;有能耐的人或事物,能使别人或事物发生变化。 临安人很重视《中庸章句》这部书,以致争相传抄
注释: 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 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事物不在内心,也不在外界,不在中间地带。这表达了一种超越性的思想观和人生观,即认为人应该超越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对立,达到一种无我、无物的境界。 朝看云冉冉,暮听水潺潺。 朝看云冉冉,暮听水潺潺。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晨和傍晚看到的景象:云层慢慢移动,水声潺潺。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的变换,传达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
这首诗是佛教禅宗的偈颂,表达了一种对佛教教义和修行方法的理解。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秘魔老儿,擎个叉子,不肯放下。 - "秘魔老儿"指的是神秘的佛陀或者神秘的宗教领袖。"擎个叉子"形象地描绘了他们坚定的决心和毅力。"不肯放下"表示他们不会因为任何困难而放弃自己的信仰和修行。 2. 灵山这里,净裸裸,赤洒洒,没可把。 - "灵山"在佛教中指的是阿弥陀佛居住的地方
【注释】 偈颂六十八首:佛教经文,以韵文形式解释佛经。偈:是一首长篇的颂体诗。 其十四:这是《偈颂》中的第14首。 非琅琊:指不是琅琊山的人。 洎:及,与。这僧:指僧人。惑乱:迷惑扰乱。 非:不是。令:使得,动词。 若:假如,引导条件假设。这僧:指僧人。 虚行:空名而实不至,这里指没有实际效果。 末后棒头卖峭:指僧人用棒棒打自己,表示自己有道行。 更:又,表递进。露柱藏身:指躲在柱子上。
注释: 1. 节令不相饶:节令,指四季。不相饶,即不放过。形容季节更迭,时间流逝的无情。 2. 阳生第一爻:阳生,指阳气开始生长。第一爻,指八卦中的乾卦,代表阳。 3. 诸佛道长:诸佛,泛指所有佛。道长,意味着佛法长久。 4. 众生道消:众生,指一切有生命的生物。道消,意味着生命之路已经消失。 5. 拄杖子:拄杖,指拄着拐杖行走。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 6. 独孤标:独孤,单字姓氏。标,表明立场
【注释】偈:梵语“偈”的译音,即佛教中的颂词。明公:佛家语,对佛的尊称。秀:美好,出众。赵州:古地名,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东院:寺院的东院。平步:平稳地迈步。 【赏析】这是一首颂佛之诗,通过写佛祖的神通广大来赞美佛祖。 海上明公秀,赵州东院西。 海上明公指的是佛,他就像在海上一样,高超无比、超凡脱俗。 不移毫发许,平步上云梯。 佛祖的神通广大,可以移动任何事物,就像在云梯上一步登天,无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