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法薰
注释:如果我要坐着,你也必须站着;我们共同坐立,就会成为瞎汉。 不是瞎汉,把手伸到那边去。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两人一起坐在一起,却因为缺乏沟通,导致误解和冲突的场景。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沟通的重要性,同时也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需要学会倾听对方的意见,理解对方的感受,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误解
注释: 腊月烧山,火势炎炎。:腊月份烧山,火势十分旺盛。 目前包裹,借手行拳。:现在被包裹着的,就像借手打拳一样。 若是衲衣下事,犹较十万八千。:要是衲衣下面的事情,还比十万八千件事情要大。 御楼看射猎,不是刈茆田。:在御楼上观看射猎,不是去割茅草田。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僧人释慧空所作,描述了腊月烧山的场景和其背后的寓意。 第一句“腊月烧山,火势炎炎”,诗人描绘了腊月烧山的情景
【注释】 偈颂:佛教用语,梵语音译,是佛门中吟诵经咒的赞歌。六十六首是佛教经典《大悲心陀罗尼经》的内容。此诗为该经中的第二十二首。“偈”指佛经中的唱词、偈子;“颂”指佛经中的赞颂文或序言等。此诗以颂的形式表达了佛门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原则。“退身合掌”意谓放下世俗名利之心,虔诚礼佛。 【赏析】 此诗是一首佛门修行者所遵守的戒律,告诫人们要修心养性,远离世俗之累。全诗共八句
诗句原文: 折脚铛子,大家知有。左提右挈,劳烦众手。山僧赢得百无忧,一向面南看北斗。 注释: 1. 折脚铛子:一种易损坏的锅具。 2. 大家知有:大家都知道有这种锅具的存在。 3. 左提右挈:用手提着或拉着。 4. 劳烦众手:让大家的手都忙活了。 5. 山僧赢得百无忧:山中的僧人因此可以无忧无虑。 6. 一向面南看北斗:一直面对着南方观看北斗星。 译文: 这锅铛子容易坏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此题要求学生对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进行赏析。“乾峰锦包特石,云门铁裹泥团”的意思是:山峰如同锦绣包裹的巨石,山间云雾缭绕,如铁裹泥团。这两句是说山峦重叠,气势磅礴,给人以雄伟壮丽的感觉。 “筑著磕著,言端语端”的意思为:在山上垒砌着石头,磕着石缝说话,语言表达得端正
注释: 1. 日迁月化,又见中夏。 - "日迁月化":意为太阳和月亮的移动变化。 - "中夏":指夏天。 2. 衲僧那事,如何问著,人人口哑。 - "衲僧":指的是出家人(和尚)。 - "问著":指的是被询问。 - "人人口哑":形容大家对此都无言以对。 3. 有誵讹,不借借。 - "誵讹":即讹误。 - "不借借":意指不需要借故来辩解。 4. 六月卖松风,人间恐无价。 - "六月"
【注释】 祖师门下:指禅宗的祖师座下。讨甚巴鼻:讨什么?巴鼻,即巴结、谄媚的意思。因禅宗讲究直指人心,故有“讨甚”之说。满耳春风浩浩地:满耳朵都是春天和煦的吹拂声。比喻禅宗所说的“风来便住,风过便行”的禅机。 草木丛林:指佛教所说的六道众生,即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道和地狱道。灯笼露柱:佛教所说的六种灯,这里指佛光普照,照亮众生。心空及第:禅宗讲求“明心见性”
【注释】 寻常颠说倒说,何曾开口动舌。——指那些口齿伶俐、能言善辩的人;“寻常”即平常、平常人。 不妨雪上加霜,更与诸人一决。——在雪上再加一层霜,比喻使事情更加恶劣;“决”是决定的意思。 【赏析】: 此首诗写诗人的豪爽性格和不畏强敌的精神。全诗语言简练质朴,富有哲理意味。开头二句用反诘语气,表明自己决不以口舌为能,不把对手当回事。“寻常颠说”,指一般人的能言善辩,“倒说”则意谓颠倒是非
【注释】 这首诗的大意是:大雪覆盖了长安城,春暖花开时节依然寒冷。新年里人们谈论佛教教义,一点也没有隐瞒。 【赏析】 这是一首颂佛诗。全诗以咏雪起兴,点明主题,寓意深长。 首句“大雪满长安”,写京城雪景;二句“春来特地寒”,写冬去春来时仍不消融的雪,说明雪是常在的,而春天来了却更加寒冷,突出了冬天的严寒,为下文写雪中谈佛法作铺垫。 三、四两句写人们在雪中谈佛法,丝毫没有隐瞒的意思
偈颂六十八首 其八 不问有言,不问无言。 【注释】: 不问,不用理会。 有言:说话或文章。 不言:不言语或文章。 灵山:佛教语,指佛祖居住的地方,即须弥山。 拄杖:僧尼所用的一种手杖,可以拄地行步,也可拄在肩上。 风光都占尽,不费一文钱:形容自然景观的宏伟美丽,无需花费任何财物。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不需要去理会那些有言无言的话,因为灵山的美景已经全部占据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