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法薰
注释: 四月十五日结,虚空遭火爇。 四月十五日,也就是佛家所说的“结”日,这一天是佛教徒举行法会的日子。虚空,佛教用语,指宇宙空间或万物的本体。爇,点燃。 此土与西天,同途不同辙,镇州萝卜并州铁。 此土,指的是我所在的世界,也就是中国;西天,指的是西方极乐世界,即佛教中的净土。同途不同辙,比喻虽然道路相同,但结果却不一样。镇州萝卜,指的是中国的白萝卜;并州铁,指的是中国的生铁。 赏析:
【注释】: 牢关,监狱。纵横独步,比喻自由自在地行走。脚头到处生涯,指四处奔波。谁道此山无路,谁说这山没有道路? 【赏析】: 《鹧鸪天·自述》是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道路的探索和追求的情怀。全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是古代文学中的名篇之一。 译文:透过牢狱的大门,我可以自由自在地行走。我四处奔波,寻找人生的出路。谁说这座山没有路可走呢?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困境中
【注释】 偈颂:梵语“gāthī”的音译,是一种佛教赞歌。钟山:在南京市东北郊。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其一四 偈颂:这首诗是一首佛教颂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固定规则的看法。 乍住:刚刚到达或建立。百事随宜:一切都要随机应变。左之右之:无论向左还是向右都是可以的。些子不通方处:一点不通的地方。料想诸人未知:估计大家都不知道。 【赏析】 这首诗以钟山为题,寓意深远,富有哲理性。首先
注释:今天是五月五日,石田中没有剩余的话语。打破了鬼门关,三更天太阳在中午时分,明眼的僧人却迷路了。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偈颂,讲述了一个人在五月五日的石田中无法找到剩余的话语,同时破开了鬼门关,但最终却迷失了方向。这首诗表达了人在面对困难和迷茫时,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仰
【注释】偈颂:佛教语,即佛经中的唱词。勾贼:指盗贼。罗山:山名。窠:巢穴。 勘(kan)证(zhèng):审查验证。髑髅(du 1u lú) 敲磕(kē kē):击打。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禅宗的诗,主要讲述了一个僧人在追捕盗贼时,被盗贼所伤,最终导致自己死亡的事件。 首句“坦老勾贼破家”,描绘了盗贼的猖獗和僧人的无奈。坦老,意指正直的僧人。勾贼,指盗贼。破家,指家园被毁坏。这一句通过对比
【译文】 大地人人都有一双眼睛,明星夜里流光溢彩。 瞿昙摩诃衍不使用这双眼睛,就会失去一对美丽的眉毛。 后代子孙谁能了解,一年一度乱针扎人的痛苦呢? 【注释】 偈颂:佛教经文中的韵文形式,用于诵读或歌唱。 具眼:指能看见,有洞察力。 明星夜夜流辉:形容星光灿烂,照耀夜空。 瞿昙:梵语音译为“瞿昙”,即释迦牟尼的姓。 不著:没有运用。 便:通假字,“便”通“便”。 失却一双眉:意思是失去了一双眉毛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其三十八 院无大小,众无多寡。 有个折脚铛儿,要人提上挈下。 不堕功勋,不触风化,千里追风看良马。 注释: - 院无大小(寺院不论规模大小),众无多寡(僧众不论多少):比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 - 有个折脚铛儿(比喻那些有缺点、有错误的人):要人提上挈下(比喻这些人需要被提携)。 - 不堕功勋(比喻不会因小失误而失去功德或荣誉):不触风化(比喻不会触犯道德规范)
注释: - 举古举今:从古代到现在 - 和泥合水:混合泥土,调和水流 - 说心说性:谈论心性和本性 - 画虎成狸:画一只老虎却变成一只狸猫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寓言诗,通过“画虎成狸”的故事,比喻了人们往往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心性和本性,而只会用表面的言辞来表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们盲目追求表面现象、忽视内在本质的批判
这首诗的翻译是: 不是世间之法,也不是西天佛陀的意思。 时间推移,太阳向南移动,直至正午。 幽州江口的石人,不知道光阴虚度而抛弃了自己。 注释解释: 1. 不是世间之法 - 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这个现象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世间法”,也就是说,这不是一个符合常规逻辑或者传统理解的现象或规律。 2. 亦非西祖意 - 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这并不是西方佛祖所期望看到的现象或者结果,也就是说
这首诗的译文是: 一不成就一个,二不成就两个。 喝水成为水,敲骨出现髓。 眼睛有瞳孔,颜色就显现出来。 注释如下: 1. 一不成一:指事物的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区别,即“非彼即此”,无法将两者完全等同起来。 2. 二不成二:指事物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即无法将两者完全等同起来。 3. 喝水成为水:比喻本质和现象的转化,即事物的本来面貌和表象之间的转变。 4. 敲骨出髓:比喻深入挖掘事物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