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智愚
【注释】 马祖:地名,在今安徽省境内。石巩:山名,在今河南省境内。赞:指《木兰诗》。一箭双雕:用一只箭射中两只鹿。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作者通过咏叹历史上的“双雕”故事,表达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与思考。 开头两句,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写草枯山冷、重云遮日的景象,烘托出一种肃杀的气氛。“逗晓”,是说天刚破晓时。这里,诗人把“草枯山欲冷”的萧瑟景色同“逗晓入重云”的阴郁气氛联系起来
丹霞遇庞公赞 邂逅漉篱翁,言谈耳又聋。 不知何处去,破帽裹西风。 注释: 1. 邂逅:偶然相遇。漉篱:用竹筒滤酒的一种工具,也指酒肆。 2. 耳又聋:形容耳朵听不清或听不见。 3. 不知何处去:不知道该去哪里。 4. 破帽裹西风:头上戴着破旧的帽子,裹着西风吹来的冷风。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友人》。诗中描述了李白在与友人偶遇时的情景,以及他对友人离去时的心情和态度。
良遂见麻谷赞 良遂:指良遂这个人。麻谷,指麻姑,传说为东汉时期的仙女。 赞:即《麻姑山》一诗的序言。 闭户复携锄,云深路更迂:闭门隐居的人,又拿着锄头去耕种。因为云雾浓重,道路弯曲难行。 须知形影外,肝胆向人输:要知道你的身影在影子之外,你的肝和胆都在向别人敞开。 注释:良遂,这里指诗人自己,良遂这个人喜欢隐居山林,过着耕读的生活。麻姑,传说中的神仙,住在遥远的麻姑山。赞
【注释】 日暖:天气温暖。 跨驴:骑驴。 溪桥:山间小溪上的桥梁。 款行:慢慢行走。 寸草:指小草,比喻嫩芽、嫩苗等。 遭攧处:跌倒的地方。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诗人在春日里骑马游山的图景。 首句写“日暖”,次句说“溪桥”,都是点明时间,地点。 三、四两句写诗人在游览中的感受。“因思”二字表明这是一首即兴诗,是诗人一时有感而发的。他想到自己曾在这里跌过跤,因此,看到这寸草不生的“遭攧处”
``` 天龙恭敬赞去散千峰晓,神龙应念来。 补陀岩上士,心识几时灰。 【注释】 - 释智遇:宋代僧人,字觉范,号天隐,福建建阳人,是宋理宗时的僧侣。 - 天隐:释智遇的道号,寓意为天空中的云散后,群山清晰可见,象征着佛教的真理被广泛传播。 - 去散千峰晓:早晨起床,云雾逐渐消散,山峰若隐若现; - 神龙应念来:想象中神龙因他的虔诚而来到身边,带来佛法的启迪与护佑。 - 补陀岩上士
诗句原文: 江空芦叶冷,风静衲衣轻。 不得梁天子,无人知姓名。 译文: 在这空旷的江面上,秋风吹过,芦花摇曳生姿,但它们却显得格外地萧瑟。我穿着一袭简单的僧衣,在这宁静的夜晚中显得格外地轻盈。然而,我并不属于这个繁华的梁朝,也没有人能够知道这个名叫释智愚的无名僧人。 注释: 1. 江空:指秋天的江面空旷无物,一片寂静。 2. 芦叶:这里指的是秋天的芦苇叶子,在秋风中轻轻摇曳。 3. 冷
诗句释义及赏析: - 第一句: 金沙赞 - 金沙: 通常指金黄色的沙子,这里可能是比喻珍贵的物质或美好的景象。 - 赞: 赞美、颂扬之意。 - 注释: 这句诗表达了对金沙这种珍贵物质的赞叹和欣赏之情。 - 第二句: 琅琅流水声 - 琅琅: 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 流水声: 描述水流动发出的声音,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 译文: 水流的声音清脆悦耳,让人心情舒畅。 - 第三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默写并翻译古诗文的能力。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凭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注意不要写错字。此题要注意“禅”“松雪”等字词的书写。 【答案】 ①神光参达摩(②石)禅寒到骨,③松雪照清眸(④此道如山重)。译文:石头上的禅师,寒冷彻骨
剃剪林荣 众技尔为得,养生何所亲。 译文:你们这些技艺的得力助手,我为什么要亲近他们呢? 注释:尔:你们;得:助;养生:保养身体;亲:亲近、亲近。 赏析: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人以“汝曹”自指,表明自己与众技人的关系,是对立的。他既鄙视那些只会用刀剑杀生的人,也鄙视那些只知道用剪刀剪除枝叶、只知剪修花叶而不知其根株的人。诗人认为,真正的养生之道,在于养根护本,而不在于枝节上的修饰。所以
赓静学林府判游天泽庵韵 古道兼禅到,躬行得几年。 乾坤资定力,心月鉴前缘。 一静人难学,三生话未圆。 老来重有约,不在北山边。 注释:1. 古道兼禅到:古道和禅宗相结合的修行之地。2. 躬行得几年:亲身实践了多久。3. 乾坤资定力:天地赋予坚定的意志。4. 心月鉴前缘:心灵如同月光照亮过去的情感。5. 一静人难学:一个安静的人很难学习。6. 三生话未圆:三世轮回中的话还没有说完。7. 老来重有约